•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前沿观察

    关于镇江市开发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镇江市商务局开发区处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31日 14:00 点击量:1090 字体: 分享:

      为落实好省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大会精神,我局赴全市开发区进行了深入调研,进一步提升开发区“一特三提升”水平。

      一、全市开发区基本情况

      1.数量情况:镇江市现有国家和省级开发区9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家(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镇江高新区),省级经济开发区5家(丹阳经济开发区、句容经济开发区、扬中经济开发区、丹徒经济开发区、京口工业园区),筹建的省级高新区2家(丹阳高新区、扬中高新区)。另外,全市开发区内设有1个综合保税区,1个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和1个中意农业创新示范园。

      2.全省开发区综合评价情况:省商务厅反馈:2016年度,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丹阳开发区和扬中开发区名列全省开发区第一版块,句容经济开发区、京口工业园列全省第二版块,丹徒经济开发区列全省第三版块,我市没有开发区列四版块。在110家全省经济开发区排名中,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旧保持全省开发区第6名;在全省8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中,丹阳开发区为第2名,扬中开发区为第16名,京口工业园区和丹徒开发区约有进步。省科技厅反馈:2016年度,镇江国家高新区在江苏省17家国家高新区中的排名第15名扬中、丹阳省级高新区在江苏省27家高新区中的排名第5,第10位。

      3.经济贡献情况:20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推动开发区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之路。2016年,全市9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以21.9%的土地面积,创造了56%的地区生产总值、45%的规上工业增加值、47%的实际到位外资、64%的进出口总额;60%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在开发区,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89家、国家“千人计划”89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纵向比,开发区进步不小,横向比,差距很大。同样的起步和发展,与苏南开发区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

      1.在贡献支撑方面。2016年,全市开发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亿元,占全市的39.1%,低于全省55.2%的平均水平;投资强度整体偏低,最高的丹阳经开区也只有491万元/亩,而苏州工业园区超过890万元/亩。

      2.在产业集聚方面。传统产业占居半壁江山,产业同质化严重,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和产业集聚(2016年,全市开发区只有4个产业的工业增加值超过百亿,分别是丹阳经开区的视光学产业319亿元和木业制品产业121亿元,镇江经开区的化学原料和制品产业218亿元,镇江高新区的运输设备制造产业149亿元,句容开发区、扬中开发区都还没有形成百亿规模的产业)。

      3.在创新能力方面。全市开发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70家,仅占开发区注册内资企业数的1%左右;国家级、省级孵化器23家以及各类创新平台25家,但很多仅限于挂牌,对产业的引领、培育、推动远远没有做到。

      4.在体制机制方面。我市开发区在管理职能上全能化趋势比较明显,普遍向“大而全”的旧体制回归,与“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和开发区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发区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不是完整的行政单位,不能搞上下对应,更不能因人设岗、超职数配备干部,自行设定机构。还有行政审批权限下放不充分、不到位。

      三、下步举措

      2017年10月13日,召开了全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市委书记惠建林、市长张叶飞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开发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镇发〔2017〕43号),2020年前,我局重点任务就是落实大会精神和文件要求。明年重点做好几件事:

      1.提升规划水平。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总体布署,综合考虑经济基础、产业特点、资源和环境条件,发改部门编制全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的数量规模、空间布局、产业定位、未来发展方向。各辖市区政府要指导开发园区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突出产业功能,科学布局特色产业“区中园”,重点建好核心区,形成“一区多园、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构建主业明晰、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2. 强化考核激励。明年,商务和科技部门按照分类考核的原则,结合本意见相关内容,优化经济开发园区、高新区的综合评价考核办法,侧重考核园区产业特色化、科技创新能力、节约集约水平、投入产出贡献等方面内容。统计部门建立开发园区发展统计监测平台,规范数据采集,强化数据审核评估,提高数据质量。将开发园区年度考核结果纳入辖市(区)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作为开发园区绩效薪酬的重要依据;各辖市区明确其开发园区的绩效薪酬体系,绩效薪酬要向专职招商人员倾斜。

      3.集聚创新资源。一是优化创新生态。聚焦开发园区主导产业,强化科技招商,积极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在国家级开发区落地。建设一批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专业化、市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实现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全覆盖”。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型企业集群。探索以“科技创新券”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开发园区内企业通过购买科技服务获取所需资源,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支持企业到创新资源集聚地建立“离岸创新中心”。三是集聚高端人才。同步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省级以上开发园区配备专职人才工作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视同招商引资项目进行考核。设立开发园区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实行人才在高校等事业单位与开发园区“双落户”制度。

      4.理顺管理体制。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 的方向,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扁平化模式,科学合理设置职能机构。按照“只对接不对口”或“一口多应”的要求,实行“大部制”改革和“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按照“管委会负责经济发展、镇街负责社会事务”的要求,理顺省级开发园区与代管镇街的关系,明确开发园区管辖范围内的行政隶属关系。积极探索一些用人上的新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开发区更多的应该采取这些灵活的用人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
    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广东工业园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南都网联合早报网凤凰网和讯网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网易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光明日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政府部门
  • 行业协会
  • 新闻媒体
  • 友情链接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