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前沿观察

    关于积极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加快我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思考

    来源:江苏南京雨花经开区朱洪萍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3日 10:16 点击量:1346 字体: 分享:

      产业低碳转型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这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同时也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减少碳排放,可以减缓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从而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低碳转型产业通常采用更清洁、更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的使用将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低碳转型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如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通过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潜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出现,这些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为绿色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同时大大提高我国在全球绿色产业中的竞争力。低碳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低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将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低碳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民生。同时绿色产业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绿色产业发展的新风口,采取低碳生产方式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可以在全球低碳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通过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对应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市场也在迅速扩大,我国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全球低碳产业链,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我国绿色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提出路径思考:

      1、有效调整能源供给结构。稳步推进水电、风电、核电安全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提升能源产业链智能化水平。一是科学调整能源结构。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能源,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清洁方向转型,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制定更严格的能效标准,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并限制传统能源的使用,鼓励使用高效能源,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来源的多样化;稳步推进水电发展,水电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可为绿色产业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能源支持,但其开发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核电,核电是一种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能源,可为绿色产业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支持,但核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应加强核安全监管,提高核设施的安全水平,同时加强核废料的处理和管理;加快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绿色产业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选择,应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风电和光伏的竞争力。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大对智能电网的投入,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增强电网的稳定性,提高能源供给的灵活性和可调度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消纳,同时积极发展能源互联网,促进能源之间的跨界协同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技术的效率;推动能源储存技术的发展,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加快提升能源产业链智能化水平,推动能源生产、传输、储存和使用等环节的数字化和自动化;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大力提高能源产业链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力促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整体能源的效益和安全性。

      2、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淘汰化解落后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一是完善绿色产业政策体系。政府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向低碳和绿色发展转型,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绿色金融以及环保标准等,鼓励企业加大对绿色技术和装备的投资和应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排放,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同研发新的低碳技术,并在产业内进行推广和应用;在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和绿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权衡各个因素,选择合适的路径,包括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布局调整等各方面,鼓励技术创新和绿色投资,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以及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二是有效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法律和市场的手段,逐步淘汰落后的和过剩的产能,例如,对于那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可以实施关停并转;推动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建立循环经济的理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对于钢铁、石化等产业,可以推行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制度,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同时降低废弃物的排放;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以实现产业的绿色化和低碳化转型。例如,可以将传统的制造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进行深度融合,以提高整个产业的附加值;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经验,同时向世界推广中国的绿色发展模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公众了解和支持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三是探索产业转型科学路径。有效推动产业低碳转型,促进绿色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找到平衡点。例如在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中,政府可实施产能置换、产能交易等政策,促使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业效率;在优化存量产能中,对于一些行业中的存量产能,可通过技术改造、升级设备、改进工艺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中,对于传统高耗能行业如钢铁、石化和化工等,可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升级投入,提高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能效水平,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现代服务业是一个低碳产业,可通过发展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来实现低碳转型;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的行业,可通过发展绿色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等领域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包括高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可通过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来实现低碳转型。例如,在高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可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降低碳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可通过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更多资金投入这些领域,促进其发展壮大,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先进制造业中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可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3、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一是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制定并完善低碳转型政策,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和绿色技术创新,为其提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和激励,并建立奖惩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大力度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加强对低碳转型和绿色产业发展的监管,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审批和监管,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二是提升能源利用管理水平。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通过设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强制性能源消费强度控制目标,推动企业和行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费;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对能源消耗进行预算和核算,以此为依据进行能源消耗的全面考核,推动企业加强能源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和管理和评估,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要求项目实施方在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充分考虑能效问题,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推广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系统等。三是促进能效利用科技创新。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共同开展低碳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加快替代传统能源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加强对低碳转型和绿色产业发展的科技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节能减排意识的科普认知,提高从业人员的绿色技术和管理水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
    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广东工业园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南都网联合早报网凤凰网和讯网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网易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光明日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政府部门
  • 行业协会
  • 新闻媒体
  • 友情链接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