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产经要闻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来源: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 朱洪萍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1日 09:46 点击量:622 字体: 分享:

      近期,华为“备胎”事件引发强烈反响,事件导火索即是美国商务部BIS将华为列入限制名单,断掉华为产品的芯片等关键组件的供应,在从芯片、元器件等技术产品方面打压华为。这也是中美贸易战继中兴通讯之后的又一次科技卡脖子事件。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 <http://www.so.com/s?q=%E6%8A%8A%E6%8F%A1%E5%85%88%E6%9C%BA&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赢得主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当前,我国科技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科技创新水平方面,我国实现从跟踪为主到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历史性转变,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知识产出国;在创新战略导向方面,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从“面向、依靠、服务”到“融合、支撑、引领”的历史性转变,集成电路制造、移动通信、高铁等高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工程为塑造引领型发展积蓄强大新动能;在全球创新竞争格局方面,我国在人工智能等30个研究前沿表现卓越,仅次于美国。

      我国快速崛起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振了全社会的创新自信,开辟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广阔前景。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不小差距,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仍然任重道远:一是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比重严重偏低,我国企业模仿创新居多,原始创新活动很少,缺乏颠覆性的创新。源头创新能力不足。此外,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占比仅有万分之三,企业创新投资总体水平偏低,企业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倾向于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张,重产值轻研发,忽略核心技术,由此导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芯少核”局面难以改观,已成为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短板和软肋。由于缺乏世界级科学技术专家和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创新产品,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三是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大量技术设备等,有效的推动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科技创新中我们选择的很多科技项目都是国外已经做过的,我们仍固守老的产品和旧的思维,拒绝排斥没有国外先例的研究,由于长期依赖引进、依赖发达国家现有的技术路线,导致了习惯性的技术仿制、复制思维,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究其原因,我国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在于:一是科技创新治理机制较不完善。一方面,我国科技创新治理涉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教育部、人社部、知识产权局、金融等多个部门,科技创新治理分工不明,职责交叉,行业领域政出多门;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政府督导、激励与评价机制不健全、不配套,与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不尽适应,各部门创新资源难以有效配置,部门之间协同性较差,致使科技创新效率不高。二是科技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较为滞后。一方面,引进与选拔尖端人才的制度竞争力不强,导致真正的尖端人才缺乏。另一方面,科技人员跨部门跨区域流动十分困难,不能给研发人员创造一个宽松、无障碍的工作环境,导致创新潜力与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不尽完善,科研人员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如何发表更多文章上,缺乏鼓励长期基础研究积累和包容失败的机制和政策,致使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三是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有待完善。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较大障碍。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相应利益机制的设计及其相关配套制度有所欠缺,部分科技从业人员不愿意把资金和时间投入到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先进技术研发领域,导致科技转化成功率较低。另一方面,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管理较为冗长,干扰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新效果。同时,现行科技创新企业的财税政策、科研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以及科技金融服务政策,对科技创新支持缺乏应有的力度,企业的税负严重偏高,大大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导致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资金。

      应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打造一流科技强国。具体建议:

      1、完善政府创新治理机制。一是完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政府科技创新治理的顶层设计,厘清相关政府机构的分工与职责,清理、废除不适应创新发展需求的各项法律法规与相关制度,调整并完善相关的人、财、物管理制度,使之适应创新体系建设、研发以及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要求,构建与科技强国相适应的科技体制与机制;建立健全高效协调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体系、行业创新体系、企业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等;进一步改革、完善科技运行机制,包括经济体系制度、教育体系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奖励制度、职称制度、人才制度、经费制度、金融制度、就业制度、考试制度等,形成相互配套、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二是明确高效自主创新路径。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选择高效的自主创新路径。对于国际科技前沿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战略性共性技术的突破,选择建立若干国家级区域创新中心,以高校院所为创新活动起点,通过科技成果向应用环节的逐步演进来拉动经济系统的创新活动,最终带动整个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打造若干地方区域创新中心,实现差异化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企业新产品开发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研发,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抓手,通过产学研合作,优化配置中央和地方创新资源,实现自主创新目标。三是大力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退出机制,允许科技人员自由流动,创造出宽松、无障碍、人尽其能的工作环境,使研发人员的创新潜力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严格按照科技创新规律设计、制定高校、院所、企业等不同岗位科研人员的绩效分类评价体系,把科研人员的精力和时间聚焦在深入研究原创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上。四是实施“开放共享式”创新。改变目前科技创新闭塞、各自为政的科技创新方式,由政府引导打造跨省市、跨行业,辐射全国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军企业的科研创新平台,有效实现技术互用、设备互补、智慧互助、成果互享和人才互动,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

      2、优化科技资源结构。一是提高科技创新投入规模。政府增加科技创新投入规模,引导企业投资于创新活动,着重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增强科学研究在经济投入中的比重,增强国家原始创新能力。二是完善科研考核评价制度。不仅要重视国家的科技论文和专利产出规模指标,而且要更加关注产出效率和产出质量。在科技评价中采用国际科技论文的被引证数和被引频次考核评价指标,积极支持国内研究机构在医学等领域创办国际一流学术期刊,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国际学术影响力;企业评价和区域评价中,更加关注专利统计中本国人、内资企业拥有和使用专利的情况,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核心专利及有效专利数量。三是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加大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建设,建立财政稳定支持重点领域、重点学科基础研究活动的投入机制,以及吸引企业投入基础研究活动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使更多学科达到国际领先的研究水平;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和研发组织发展,探索增强国家基础研究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建立学术部门和产业部门创新合作的有效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紧密结合。四是深入“卡脖子”专项领域攻关。组建由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熟悉本领域前沿技术的专业人才,共同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确定“卡脖子”技术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出台专门政策,通过创新大赛、难题招标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比选最有实力的科技力量或科研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

      3、大力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加快专利法、著作权法的修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知识产权违法成本。二是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机制。在国家层面设计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团队的股权;围绕降低成果转化成本,调整成果转化中涉及的现行无形资产、税收、上市等管理政策;研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易平台,彻底废除现行不适应成果转化的人、财、物管理制度,促使创新人员与创新型企业真正愿意从事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创新活动,通过长期的创新和技术积累,从而使我国关键技术、材料和部件真正实现国产化,促使科技成果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化。三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健全一批顶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依托大型企业与企业集团,营造全球最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一批国际化、多元化的国际顶尖人才“创新创业高地”,使之成为国际顶尖人才的聚集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技术交易中心;根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支撑、引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预测不同行业、不同学科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制订培养与引进顶尖人才规划与计划;重奖科学家,防止人才流失,打造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加大青少年的科技培育,引导教育青少年从小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在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中努力提高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将来从事科技工作打好基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
    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广东工业园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南都网联合早报网凤凰网和讯网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网易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光明日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政府部门
  • 行业协会
  • 新闻媒体
  • 友情链接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