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前沿观察

    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实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来源: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 朱洪萍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8日 11:03 点击量:1103 字体: 分享:

      编者按: 今年以来,雨花经济开发区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因地制宜和从实际出发,蹄疾步稳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着力实施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大力走访群众,广泛搜集民情,全面走访企业,深入进行调研,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为实现园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文件中指出,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区已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由此可见,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担负着经济区域先试先行的改革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功能,应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开发区还要从以往依托低端和通用生产要素实现高速度增长,转向吸引、集聚、整合全国、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推进高质量发展。

      雨花经济开发区自2000年成立以来,在雨花台区委、区政府和中国南京软件谷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产业发达、特色鲜明、生态优良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为目标,着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主要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2000年启动建设至2003年的探索起步阶段,主要实施以能源冶金、综合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开发建设。期间,2002年3月,批准为南京市首批“市重点乡镇企业园区”;二是2004年至2007年的初步创业阶段,产业定位以能源冶金、机械制造、现代食品加工等为主导。2006年4月,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7年3月,被省发改委评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业)”;三是2008年至2011年的大开发、大建设阶段,主要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为主的先进制造、软件、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2011年,纳入软件谷发展范围,同时被评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同年,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正式揭牌;四是2012年至今的全面提档升级阶段,明确了软件信息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商务商贸业的主导产业方向。数字出版基地被评为南京市首个文化产业园,获评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江苏省重点科技文化产业园称号。2012年8月,雨花国际汽车贸易区批准启动。2014年,成为“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江苏省转型升级试点园区”。2017年,三期苏宁足球小镇项目正式签约并正式启动自愿搬迁工作。

      一、发展现状

      1、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建区伊始,开发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抓发展机遇,增创发展优势,综合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态势。到2018年底,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3.3亿元发展到68亿元,年均增幅达21.94%,2019年1-9月,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81亿元;全口径税收由2003年的4800万元发展到17.14亿元,年均增幅达27%,当年增幅达30.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27亿元。2019年1-9月,实现全口径税收10.7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 2019年1-9月,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6亿元,2019年1-9月,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3.5亿元;软件业务收入48亿元, 2019年1-9月,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9亿元。此外,开发区着力打造软件信息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商务商贸业,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释放园区经济活力。目前,园区拥有规模以上企业83家,用地企业投资总额375亿元,纳税企业270家,培育高新企业24家、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1家,国豪、泰通2家企业实现上市。

      2、产城融合发展日见雏形。遵循“规划先行,量力而行,分期实施”的发展思路,采取“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实施策略,开发区一期8平方公里和二期5平方公里的产业核心区域现已基本建成,三期10平方公里正在整体策划实施。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超过50亿元,建成污水管道36公里、雨水管道55公里、路灯1300余盏等基础设施;建成了五纵四横的城市路网及14条支路42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142亩,其中,建成三桥湿地公园1000亩。房产配套方面,已建成或基本建成石林大公园、凤凰美地、春上西江、梦幻家、石林云城等商住房地产项目。教育配套方面,已配建幼儿园4所,周边还设有板桥小学、板桥中学以及新近建成的雨花开发区琅琊路实验小学等教育资源。城市综合配套方面,正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完善城市结构,落实功能滚动开发理念,在轨道站点周边增加商务商贸、酒店住宿、居住办公等功能,正在潘窑拆迁安置房地段建设吾悦广场,努力实现城市面貌的改观和配套功能的提升。

      3、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2007年以来,园区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存量改造提升,增量引进发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手段,园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信息业和高端商务商贸业的特色优势日渐壮大,功能布局为现代制造、软件研发、文化创意和现代商贸业交错分布的格局。此外,通过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设备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积极谋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传统企业与新兴信息产业及互联网的融合,已形成中电十四所、苏宁运营中心、雨花国际汽车商贸区、海能达研发中心、欧帝科技研发中心为代表的约120家各具特色的新业态产业格局。同时,清除化工污染类企业、村办工业园等企业100多家,积极引导西百客、国豪装饰等19家企业向商务商贸、研发设计、数字传媒等方向转型。

      4、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在建设发展过程,开发区始终注重引导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园区内有数十家规模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级研究所、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0个省市工程技术中心和11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注重产学研联合平台创建,鼓励和支持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园区已有28家企业与15个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对接,合作开发科技项目数十个。注重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促进园区专利申报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目前,开发区年均有效发明专利150多件,先后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7名、省双创人才3名、省双创博士50名。2018年,开发区科技创新水平位列全省114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第31位。

      5、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完善各项制度规定,按照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原则,规范各项工作,优化制度运行;建立干部队伍鼓励激励机制,调整干部队伍,提拔和交流了一批年轻干部,让有潜力的干部受锻炼,让想干事的干部有平台。探索专业园区公司化运行机制,参照区、谷经验做法,依托既有平台,实体化运营数字出版公司和雨开置业公司,依托数字出版公司对园区土地、资产进行整合,探索实施自主拿地、自主开发,努力发挥既有资源最大效益;依托雨开置业公司,承接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项目建设,增加造血能力。规范弘阳装饰城管理,将红太阳办的运行模式调整为社区运行模式并进行属地化管理,深入挖掘税收潜力,全程参与社会治理。

      6、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构建民生保障体系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建立为民服务体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各类社会组织服务群众,搭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三级平台。多年来,为居民群众提供为老、为少、为残、为民等各类服务数千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广泛开展对低保户、特困户,大病户、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大力开展创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创就业培训,拓展创就业渠道,帮助园区数千群众实现就业。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实施“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具体举措,分批次分阶段组织开展常态化大走访,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难题;针对辖区民情实际,将有限的资金优先向民生保障倾斜,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提高一期拆迁居民生活补助费标准、发放未征地进保人员生活补贴等多项惠民举措,着力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二、存在问题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开发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对推动区域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对照园区企业和人民群众对开发区发展的期盼,还存在不足。主要仍存在诸多发展短板和瓶颈亟待解决:

      一是主体地位亟待明确。目前,开发区存在着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行政主体资格不明确、责任主体不清晰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依法、规范、健康发展。2006年,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虽然法律上赋予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的权限,然而多年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直仍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并非一级行政主体,没有享受到省级开发区的诸多权限。由于对开发区的授权不够充分,区域许多涉及土地开发、建设运营、经济管理等行政审批权限没有下放,导致开发区办事环节增多、协调难度增大、行政效能降低,无法实现“区内事务、区内办结”。目前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二是体制机制亟待创新。一方面,开发区在人员的招聘、调配方面始终是街道的作风,长期以来按照社工的招聘方式使用人员,而开发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试验田,急需一大批懂经济管理、懂开发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运营管理园区。另一方面,在职能设置、机构设置和人员设置上,园区的行政化、机关化色彩浓厚,经济发展、项目运作、配套建设、人才引进、资金融通、平台运营等开发园区专属性、特色性工作彰显不够,功能定位与实际运作不相匹配,影响了工作精力和有限资源的重点聚焦、精准投放,没有达到省级开发区倾力经济条口的建制要求。园区本应有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经济职能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担负5个社区近2.9万人的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工作。此外,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之开发建设任务重、民生保障需求刚性增长、财政融资造血功能匮乏,园区建设资金又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银行贷款而日益捉襟见肘。

      三是发展成效亟待提升。一方面,园区虽然明确以软件信息业、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商务商贸业作为主导产业,然而支撑主导产业的支柱产业及产业链仍然匮乏。从龙头企业的培育和作用发挥上看,目前辖区内可称得上龙头企业的,只有十四所、苏宁两家。其中十四所以研发为主,上下游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土地、空间要求较高,立足开发区现有条件,形成产业聚集的难度十分大。经调查走访发现,2018年,149家纳税企业合计纳税6.57亿元,仅占园区总税收的36.02%。其中,园区税收500万以上的企业只有苏宁、十四所、国豪装饰、宝庆银楼、洋河酒厂、泰通科技数十家企业,产出效益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园区的纯工业园区色彩比较浓厚,支撑新兴产业、高端商务商贸、科研研发、总部经济、商住楼宇、生活休闲等于一体的符合产城融合发展方向的可用资源、载体紧缺,分布零散,不成体系,亟需科学规划,修订完善。同时,园区缺乏招商、企业运营服务等专业化平台,培育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期机制尚未健全,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难以吸引、难以留住,园区科学建设、科学发展的手段较为欠缺。

      四是产城融合亟待深化。一方面,区域建设档次品位偏低。由于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相对较早,又始终缺乏严谨的分区规划、功能性详规、街景规划、园林绿地规划和住宅规划,导致园区部分道路等基础设施及建筑建设标准较低,没有形成高档次、高品位、上规模的建筑体态和环境氛围,在影响园区形象的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园区对产业、人口、资金的集聚,制约了开发区大建设、大开发的步伐。另一方面,

      土地资源闲置较为严重。受宏观经济环境、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园区出现了一些长期停产或半停产的“僵尸企业”,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和低效利用的现象较为突出。其中,宝德云计算、键桥通讯、国图信息、锦都软件等软件信息类企业,所建楼宇均属于完全闲置状态,未产生应有效益。除此之外,开发区还调研了29家用地的“厂中厂”企业,其中,市场或部分生产经营的企业16家,已停止或不再生产的12家,破产企业1家,统计的“厂中厂”企业总数为206家。这部分厂中厂企业现场管理混乱,环保与安监管理缺失,既影响园区形象,也容易形成潜在安全隐患。此外,基础设施配套较不完善。当前,园区各种公共设施较少,产业板块水、电、暖、气、通讯、交通等基础配套尚欠缺统一的规划,区域内缺乏直达城区的地铁和公交,配套的学校、医院等数量不足,缺乏商业、娱乐等功能设施,生活设施较不完备,公共服务水平严重不足,阻碍了人、财、物的聚集。

      五是民生保障亟待完善。近年来,园区在民生保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与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构建和谐社会仍任重道远:一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医疗、养老、低保等虽然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但是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另一方面,医疗保障尚不够健全,因大病致贫、大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开发区虽然引进了数十家社会组织,但是人手仍然短缺且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尚显不足,服务水准亟待提升,服务范围亟待扩大。此外,基层组织建设上,部分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对群众疏于教育、疏于管理,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和维护社会稳定团结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党组织坚强堡垒的核心作用和中流砥柱作用。

      三、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作为全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田,开发区应大力转变发展模式,由粗放扩张转为内生优化来实现提质增效,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能够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让开发区焕发生命力,成为我区乃至我市对外开放的主战场、经济增长的大引擎、现代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的大平台、产城融合的新兴区。2019年,力争开发区经济社会各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区第一方阵,保三争二,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争先进位,综合排名前移十位。

      1、明确开发主体地位,推动动力变革。明确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是明确开发区管理权限。加强省级开发区相关法律法规研究,依法依规规范开发区科学健康发展;和上级部门及时沟通协调,力争赋予开发区管理机构省级开发区的所有权限,独立行使管理的权力,从法律的高度赋予和保证开发区管理体制的相对独立性,使开发区“名正言顺”地行使自己的权力;进一步梳理和明确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的组织管理体系、主要职能、基本管理权限以及发展政策等,确保开发区组织管理的有效性、权威性以及开发区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二是加大向开发区放权力度。进一步明确省级开发区权限,落实职责“放管服”,向上级部门协调,争取行政许可权下方权限,按照“权利责任一致、职责能力匹配、能放皆放”原则,以依法授权或委托方式,赋予开发区同级政府相应的经济管理权限;开发区梳理提交行政权限下放需要目录,市区政府依法有序向开发区下放行政权力,并确保精准落地;探索在开发区设立行政审批局或设立办事“一站式”窗口,积极帮助企业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下放开发区人事权,开发区自主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一批懂经济、懂开发建设的适销对路的开发区专业人才。

      2、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效率变革。着眼开发园区建设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用人、管理、落实、考核四项机制,全面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创新能力和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衡量标准,锻造一支“精神振、作风实、节奏快、胸襟宽”的干部队伍, 以提质增效工程努力实现管理服务的提档升级。一是改革开发区人员管理办法。探索不再核定开发区人员编制,实行人员控制数管理;实行干部职务聘任制,打破身份、职级界限,竞争上岗,定时进行岗位竞聘,以职设岗、岗位量化、绩效考评、奖优罚劣。今年初,开发区建立了九级薪酬晋升体系,并按照“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对7名在西寇片区拆迁工作中表现突出、贡献较大的同志进行了提拔使用。进一步提振了机关、社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二是聚焦开发区经济主业。鉴于经省级政府批准新设立的开发区,不再赋予其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合理调整开发区管理体制,探索剥离现有开发区承担的社会事务,交由板桥街道承担,使开发区聚焦主业,集中精力搞好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突出抓改革、增活力,深化大部制改革,组建重大项目服务中心,倾力做好企业服务,夯实经济工作基础。三是完善权责清晰的考核机制。建立项目建设等经济发展全程负责、首接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监督机制,倒逼干部深入项目招引、园区建设、税源培育等一线,着力形成权责层层明晰、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完善奖罚分明的考核机制,推行岗位科学分类公开承诺、干部分类管理和岗位考核等管理办法,突出财税收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资源集约、民生改善等重点,做到事前明确指标、事中检查督促、事后考评奖惩。

      3、助力园区转型升级,推动质量变革。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体系,以创新优化存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出台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行动计划,形成标准明确、运行高效、闭环运作的科技发展促进模式;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河西、软件谷、江宁开发区、滨江开发区产业链发展契机,补齐大区域内产业链,实施差异化产业发展,形成研发、生产、办公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都市产业园;壮大以数字出版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数字设计、数字影视、数字识别、数字广播、数字虚拟等各类数字服务产业;实施产城融合,优化园区核心区域用地规划,增加龙藏大道和凤集大道两侧商业和住宅用地配比,大力引进商务商贸业项目。目前正积极探索转型升级路径,已回购板桥消防厂资产,并与专业的产业园开发运营公司发展“都市工业综合体”,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基础上,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打造楼宇工厂;拟规划5-10平方公里的板块发展先进制造产业,推动周边338省道沿线片区整体打造提升。二是提升产业发展成效。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注重招商工作的实务培训及产业知识更新,定期邀请苏州、上海等发达地区的资深招商专家为干部进行培训,利用大数据、合作招商及在上海、苏州、杭州、北京定向驻点招商,力促精准化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成效;搭建发展共商平台、经济建设平台、社会服务平台,促使客商乐土乐业。比如,成立帮办服务部门,负责为入园企业提供全天候服务,每个企业都有负责联系的招商干部,并将干部考核、绩效奖励与服务水平、企业的满意度等指标挂钩。今年,以招商突破年为契机,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在上海成功举办投资环境推介会,邀请了浙江大华、量子体育等60家企业代表和行业精英共同参与,广泛宣传园区大力推介雨花经济开发区产业投资环境,同时,与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参与签订“长三角区域创新创业合作共建协议”,为园区的产业格局注入新鲜动能。三是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大胆试行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和政府购买服务的路子,管委会侧重以规划、管理、监督、控制、效果为主,具体工作由市场化招标、专业化建设运营来完成,探索把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管理等职能委托给市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成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公司、综合服务公司、产业发展公司。今年在机构运行模式上,围绕专业园区公司化运行,展开了新探索,依托数字出版公司对园区土地、资产进行整合,探索实施自主拿地、自主开发,发挥既有资源最大效益,依托雨开置业公司,承接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项目建设,增加造血能力。目前,2个公司已实体运作,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逐步移交雨开置业公司组织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正在以数出公司为主体加快推进实施。此外,着眼规范弘阳装饰城管理、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全面调整红太阳办的工作职责、运行模式,将红太阳办定位为筹备办,对弘阳装饰城进行属地化管理,目前,红太阳办已全面掌握商户信息,深入挖掘税收潜力,全程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四是拓展资金渠道。提升公司实体化运营水平,有效运营园区资产增值,逐步化解存量债务;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大力引进金融服务业项目,建立和金融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引进股权投资企业,共同开发园区,实现发展共赢。

      4、提升城市功能形态,推动环境变革。一是精心城市规划。聘请一流城市规划设计师,重新编制开发区整体功能规划,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明确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使其分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好分区规划和各专业规划以及5个社区、2个筹备办的社区规划,高标准规划园区中心地标、足球小镇、绿化景观,编制好园区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重点地段要进行城市设计,一般地段都要做街景规划;以第三产业为重点,科学规划城市商贸、房地产、金融、旅游、中介咨询服务、文化、科技、教育等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弘阳装饰城;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把土地开发牢牢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的轨道,防止土地开发与城市规划相脱节。二是布点生活功能社区。科学规划购物中心、农贸市场、便利店、住宿餐饮、家庭服务、文化体育、物流配送及其他各类便民服务点规划建设,积极引导生活性服务业便民化发展,打造“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合理布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商业、娱乐、休闲等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三是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持续壮大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高端中介等产业规模,不断培育形成产业新供给,以大力招引企业总部基地建设为抓手,建设集总部办公、商务休闲、时尚文娱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特色功能集聚区。四是对接河西发展。协调滨江开发区,双向打通滨江大道、龙藏大道,以及规划在建的岱山东路北延,在连接河西道路的同时,对标河西基础设施道路建设水平,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标准;打造龙藏大道产业主轴,沿线两侧发展高端商务商贸及相关商业、生活配套,承接未来河西发展外溢带来的产业迁移。已依托滨江大道沿线现有的原生态湿地和人居森林项目,规划建设江豚广场,实施三桥湿地公园修复工程,打造滨江大道景观带,提升园区整体形象。五是盘活闲置资源。制订出台开发区低效闲置用地处置意见,建立园区闲置低效资源台账,对每个资源进行分析,明确应对方法;对调研的29家厂中厂企业进行分类处置,对每个低效、闲置低效资源进行审查研究,明确其回购收储、兼并重组、腾地拆迁的的应对方法,突出因企施策;坚持源头防控,科学甄别招商引资项目,把好项目源头关,在招商引资、项目选址供地等前置环节提前把好项目“准入关”,对投资人资金实力、项目技术含量和发展前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严格审查,确保落地项目存活并能持续产生效益。目前已梳理出2478亩剩余用地和2000亩低效、闲置土地资源,探索研究新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路径。其中,已通过工改研实现了国豪装饰、西百客等5家企业的企业自身转型,通过金世邦企业的回购进行项目嫁接引入华瑞德总部,通过对板桥消防厂的回购进行资产盘活,与专业的产业园开发运营公司北京联东集团合作开发联东U谷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通过股权并购方式对南京宝德科技公司100%股权进行并购,进行自主开发建设20万平方米的高端办公楼宇,着力打造开发区标杆性的总部经济产业园。

      5、提升民生发展成效,推动效益变革。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应进一步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继续深化开展常态化大走访,收集和解决群众、企业关心关注的问题,并在民生保障上实施具体举措,改善辖区居民生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一是提升民生保障服务水平。加大拆迁安置房建设力度,稳步提高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水平,扎实做好社会发展、妇联、残联、社会组织服务等各项工作,着力建设图书室、活动室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专题教育培训、科普讲座等各类学习活动,深入推进文体惠民活动;科学谋划脱贫方略,进村入户与未脱贫户面对面,通过访、看、问等形式,全面了区域未脱贫户现状,立足开发区实际,加强各项技能培训,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今年起,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分批次分阶段组织开展常态化大走访,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难题;针对辖区民情实际,将有限的资金优先向民生保障倾斜,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提高一期拆迁居民生活补助费标准从280元提高到480元、发放未征地进保人员生活补贴等多项惠民举措,着力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在民生保障上担当作为。二是发挥党组织坚强堡垒作用。广泛吸收能力强的年轻干部、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注重选拔懂经营、带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在创新创业、带领群众实现共同致富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致富本领,由优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带领群众创新创业,在创新创业的领域中影响他人,帮助和启发群众脱贫致富。三是探索社会事业市场化。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形成“小政府、大社会,低成本、高产出”的社会事业发展新格局;委托专业的经营机构加强社会事业的投资管理,提高社会事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坚持多元投入,坚持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大力开放社会事业的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园区社会事业;建立社会组织工作考评机制,建立有进有出的社会组织服务,提升社会服务工作成效。比如,可以引进专业的养老机构等民生服务团体,搭建一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管理的平台载体。四是建立党建工作激励机制。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考核,划分为先进组织、中间状态组织、后进组织三个档次。其中,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个人要予以重用或大胆破格提拔,对考核成绩落后的后进党组织,党组织责任人在年终考核时不得晋升九级薪酬。通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评机制,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
    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广东工业园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南都网联合早报网凤凰网和讯网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网易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光明日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政府部门
  • 行业协会
  • 新闻媒体
  • 友情链接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