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前沿观察

    关于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实现科技强国的对策建议

    来源: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 朱洪萍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2日 09:31 点击量:5512 字体: 分享:

      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2019年,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科技人员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24.4万件和36.1万件,均居世界首位;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2.21万亿元,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有507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名单,在无人机、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领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成长壮大。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创新正在迈入“规模性创新”数量积累阶段,然而我国在基础研究的原创理论、重大技术的突破、成果转化率等核心竞争力的质量方面来看还不是科技强国,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突破基本上有8成来自美国,从中美贸易战中我们明显看出中美科技巨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创新主体活力不强。一方面,我国的科技体制大部分是国企主导,金融资源80%向国企倾斜,国企体制激励的错位和缺位导致出现主体活力不强。据统计,我国大中型企业目前有研发机构的只占25%。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比例偏低,只有5%左右,而美国基础研究费用17%左右,研发投入较少制约了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二是科技创新治理欠缺。从创新效果看,我国虽然专利数量虽然名列前茅,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0%左右的平均水平。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缺乏原创性、颠覆性、革命性的科技成果,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不大。另一方面,缺少专业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构和人才。目前全国有众创空间5739家,孵化器4069家,而加速器仅500多家,为创业企业成果转化服务的能力不足。同时,由于对知识产权和创新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够,抑制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受到制约。三是高端创新支撑不足。一方面,虽然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我国缺乏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进步依赖于“人海战术”;因此人均产出效率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端创新型人才非常稀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受长期以来标准答案式教育影响,禁锢了潜在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思维,加之对于创新的鼓励不足,因此难以发挥科技创新原创活力。

      因此,为“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必须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强力推动科技创新,力促我国科技实力获得整体提升,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期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具体建议:

      1、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一是优化创新主体结构。改革体制机制,以体制内科研机构的绝对主导,向高科技企业为主、多类型主体协同转变;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标准,在注重定量论文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科研产出的定性评价;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和企业人才自由有序流动,探索施行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在科研机构、创新功能平台等探索推行双聘制;强化激励机制,加快制定完善发明人拥有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法规条款,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二是完善科技引导政策。完善政策配套,形成有利于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体系;探索税收抵免、创新收益减税、基础研究减税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充分利用税收、政府采购、财政补贴、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协调政府、企业和大学开展科技攻关,提高科技开发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财政资金向中小企业适当倾斜,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和大中小企业联动开发;创新政府财政科技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对科研经费的追踪和评估体制,提高经费的利用率,力促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三是提升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推动科技项目的对外开放,鼓励外籍专家参与我国科技创新规划研究编制和参与项目实施,发起和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并依此聚集全球资源,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创新需求对接,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优化和创新全球人才科研、工作、居住、出入境等便利化措施,提高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打造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合作平台,鼓励各类创新主体搭建合作平台,共建联合研发机构;完善国际创新合作信息、资金、渠道、培训等中介服务平台。

      2、提高科技创新治理水平。一是加速政策制度落地落实。抓紧制订修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国家通过调整制定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低息免息贷款、保险保护、价格倾斜等政策,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鼓励竞争、激励创新的合同条款,着力激励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创新成果、对推动基础科学、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单位及其创造者。二是加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体系、法规制度体系和评估能力建设,深化研究出台商标权、著作权、技术秘密、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经营秘密等无形资产产权价值、归属、占有、转化、使用、收益分配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多元共治,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模式,完善知识产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手段强化保护,促进实现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统筹知识产权国内治理与国际治理,加强国际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交流合作与磋商谈判,实现我国从国际规则遵循者、跟随者到参与者、建设者的角色转换。三是加快应用加速器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军队和地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速器,培养一批具有独到眼光、敏锐嗅觉、专业敬业的技术经纪人,使那些具有独具匠心的科学发现、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的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创造者得以迅速成长壮大。

      3、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动力。一是建设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加强战略谋划,主动布局未来学科方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提升高校和科研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推动大学和科研机构向国际化、卓越化、特色化发展;培育全球领先的创新企业,加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我国的创新中心与硅谷等国际知名创新中心的合作;探索政府与有基础研究条件的企业、社会机构联合设立基础研究基金。二是大力培植创新土壤。借鉴美国、英国等研究机构实践,成立商业化组织, 通过提供种子资金、商业顾问、创业教育对成果转化活动进行个性化支持;国家、省、市各层级出台相应政策促进高校与企业的精准合作,引导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商会、制造商、供应商和服务商等不同主体围绕某一主题、某一区域构建创新网络集群;倡导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和培育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和环境。三是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游学、研讨会、宣讲会和博览会等形式,在全球配置高端创新资源,充实人才库、构建人才网络,引进一批达到世界前沿水平、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够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创业团队;构建创新教育体系,优化教授评聘和晋升、学生入学、专业设置等内容,积极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
    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广东工业园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南都网联合早报网凤凰网和讯网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网易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光明日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政府部门
  • 行业协会
  • 新闻媒体
  • 友情链接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