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前沿观察

    关于健全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效能的相关建议

    来源: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 朱洪萍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30日 09:05 点击量:708 字体: 分享: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城镇和农村建设不断深入,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便成为新的既定目标。习总书记提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等等。习总书记提出的这些关于美丽乡村的重要论断都是推动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推动标准化、均等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加强文化建设对于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一个国家的兴盛,不仅仅只是物质方面的富足,文化方面的匮乏,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小康社会的实现,更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

      自21世纪初提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来,加之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的不断重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当前城镇乡村的文化站、文化广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基础性设施日渐完备,广大农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关注和改善:

      一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足。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资金较为短缺,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和基本经费保障,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之工作人员专业水准参差不齐,致使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大量缩水,导致农村文化服务资源不足,我国农村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缺乏有效考核监督措施,一些地方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认识不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地方官员对经济的关注远胜于精神文化建设,忽略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保障,加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化程度不够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缺少农民公共生产生活空间和其他公共平台的支撑,导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足。

      二是农村文化流于形式结构单一。一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秧歌、大鼓等活动,内容陈旧,而且受困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业余文化团体将精力放在演出上,缺乏平常的专业训练,演员基本功不扎实,难以向百姓传送优秀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文化人才队伍匮乏。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甚至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纷纷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导致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陷入困境。

      三是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意识淡漠。一方面,广大农民主要以物质生活为主,留守农村的有知识的人员多数都投入市场经济博弈中去,对物质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自身对文化的需求和参与。虽然部分农村有图书馆等文化活动场所,但是门庭冷落,没能真正发挥农村文化服务的功能,多数文化设施成为花架子的摆设。另一方面,部分文化素质较差的农民,对于电脑活动室等新生事物还不相适应,导致公共文化供需不对路,供求对接不精准,文化人才断层,农民参与热情不高。

      应健全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能,开创农村文化繁荣新局面。具体建议:

      1、以改革为动力提高工作效能。一是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转变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逐年提高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的总量和比重;加强领导职能转变为服务机构,实现“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强化领导,将文化建设纳入考核机制,健全农村文化评价机制;加强投入与创新机制并重,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二是创新文化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鼓励社会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赞助,提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投入;拓宽公共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渠道,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机构,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逐步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公共文化的多元化投入体制。三是鼓励和扶植各类民间职业和业余文艺团体。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彰显当地的文化资源特色优势,鼓励各类民间艺人为农村文化服务多做贡献。

      2、以创新为活力健全工作体系。一是加大文化队伍建设。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业务展示、文化效能考核等程序,在当地村民中选拔有知识、有责任心的文化骨干上岗,让其负责全村文化事宜;政府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大学生、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参加文化志愿者队伍,持续不断参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各地加强人才培养、培训的力度,特别是对农村本土文化传承者的培养;建立农村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提高其文化技能、知识技能;积极发展民间优秀文化队伍,定期对这些草根文化队伍进行培养,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比赛,提高民间艺人的待遇,保证传统文化能够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对于对农村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促进乡村人文旅游,加强投入和扶持建设乡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电影院,博物馆;大力推广乡村电影节和乡土民俗文化艺术节的建设,把文化知识波及全乡。三是拓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涵。不仅提供知识和娱乐服务,还要关注农民的心灵世界等深层次领域,努力为农民心理健康服务,努力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平台;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旅游业的结合,发挥公共文化事业引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涵养公共文化事业的作用。三是推进农村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将农村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和5G通信、光纤宽带、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做到一同规划,一起部署;按照有标准、有内容、有网络、有人才的要求,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乡、村两级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进村入户,做到电视电影全覆盖、数字广播户户通。

      3、以需求为导向提供针对服务。一是明确农民的需求。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不简单以提供设施和活动的数量衡量工作成效,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而把满足农民求知求美求乐的积极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目的;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运营依靠农民,维护农民的参与权和自主权;梳理农民合理的文化娱乐愿望,丰富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他们的精神世界。二是调动农民的参与热情。主动发展适合农民特质的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村里建立象棋协会、戏剧协会,广场舞协会等各种特色文化娱乐组织;真正落实送文化下乡活动,杜绝走形式的做法,让农民自主选择所喜欢的影片、演出剧目以及其他文化活动内容,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三是明确适销对路的口味。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提供东南西北方全区域的基本文化服务,以喜闻乐见、乐在其中的特色文化供给,真正对上不同地区群众的文化胃口;构建更多的农民交流交融、互学互助、富有活力的农村公用文化空间,为实现农民精神风貌的根本性构筑坚实的空间基础平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营造群众参与度高、主动性强、交流机会多的文化氛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
    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广东工业园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南都网联合早报网凤凰网和讯网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网易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光明日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政府部门
  • 行业协会
  • 新闻媒体
  • 友情链接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