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前沿观察

    改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建议对策

    来源: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 朱洪萍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3日 09:31 点击量:194 字体: 分享:

      乡村振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乡村要振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县域统筹”,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是坚持以人为本,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抓手,优质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全国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分别达到99.64%和99.47%,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6.5%,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改善,一大批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相继涌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有效遏制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二元差距的扩大趋势,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框架基本清晰。

      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一是供需结构较不平衡。当前,虽然绝大部分农村都拥有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但多数农村基础设施为政府代建,难以准确反映不同地区农民对基础设施的真实需求,供需不匹配造成较低的使用效率。同时,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仅聚焦于水、电、路、气、房等基础层面,信息、物流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供给相对滞后,和城市新基础设施相比,农村基础设施更新迟缓,与农民的需求渴盼还有差距。二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制约农民美好生活进程。一方面,农村地区医疗、养老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远落后于城镇,城市的医疗资源、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远高于农村,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时,农村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硬件、软件双缺,乡村文化建设形式大于内容,导致农民参与度较低。三是创新动力较为薄弱。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主要倾向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而生产性基础设施仍还相对薄弱。比如农村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缺失,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较少,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科技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平台及人才支撑不足,创新动力较为薄弱,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全方位需求。

      为此,应构建与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具体建议:

      1、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一是精准服务需求导向。赋予农民话语权,通过“一事一议”“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让农民畅所欲言,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农民参与度;利用互联网+公共服务产品的形式,着力解决公共服务产品中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认真听取农民的需求与偏好,建立供需矛盾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效果,调整供给策略。二是精准基础设施投入。改变政府摊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由下而上建立村民需求表达制度,认真梳理基础设施“投资清单”,增强投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将投资侧重于农民急需的道路、网络通讯、电力设施等项目;以村民满意度为标准,精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谁建设,谁负责”模式,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有效的监督、绩效、考评制度,促进有效投资而非投资浪费。三是提升标准化监管水平。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涉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处理等开展适用性技术重点攻关,加快创新技术模式集成和试点示范;建立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推动相关技术规范等标准制修订,提高标准化建管能力;强化科研交流指导,组织技术专家下基层指导解决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实际技术难题,学习借鉴国外好的乡村建设管护经验。四是提高建设管理效能。科学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范围和项目内容,分年度足额落实财政投入;出台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根据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将重要衡量指标及重点项目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中,提高政府乡村治理效能。

      2、以优质为驱动提供供给。一是优质供给公共服务。坚持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均等化供给思路,重点建设农村标准化水厂、城乡垃圾污水一体化处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标准化道路建设,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提供基础性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全面提升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养老、医疗卫生、环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机制,通过竞争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一医疗卫生标准,设置与城市标准统一的常备卫生室或者医疗室,配备规范的医疗卫生设备;鼓励医疗卫生技术人才进基层农村工作,建立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引进机制,提高相关人才福利待遇;消除社会保障的城乡分割,探索村民自身、村集体、政府三者负担模式;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扩大城乡医疗保险与城乡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三是提升公共文化效能。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通过优化、丰富服务供给、做实服务内容等方式,切实提升村民在文化共享、均享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吸引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效能;鼓励多方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提高面向农村服务的社会组织的数量与质量,加强社会组织服务向农村的延伸,加大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购买力度,为农民提供高质量、专业的服务,切实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3、以创新为动力提升效能。一是搭建生产性服务平台。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鼓励商贸、运输、邮政、快递、供销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搭建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政策法规、扶持政策、项目信息、专家导师、人才和物资供应等创业资源服务,为广大创业青年和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一站式的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市场资讯、农情预警、专家咨询于一体的智能化服务平台;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推进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建设,推动5G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地区延伸和覆盖。二是培育创新创业动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快乡村新农校培训计划,建设乡村创业孵化器,加强乡村优秀人才引进政策,实施乡村双创财税优惠政策,吸引非农业户口的年轻人积极投身农业乡村建设。三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形成政府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农民自主探索的多元投入格局,整合要素资源,提升建设效率。建立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设计多元化财政性资产投入保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等方式,引导支持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建设与管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
    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广东工业园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南都网联合早报网凤凰网和讯网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网易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光明日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政府部门
  • 行业协会
  • 新闻媒体
  • 友情链接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