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重塑石嘴山:走一条创新转型的振兴之路
——宁夏60年·石嘴山篇
“塞上煤城”“功勋城市”,标识的是宁夏石嘴山市过去的荣光;“煤竭城衰”“资源诅咒”是石嘴山市近些年来不断谋求突围的过往。“东北转型遇到的所有难与痛,石嘴山都有。”2016年中国经济时报进行经济下行地区调研时,正是作为样本的石嘴山市转型异常艰难的时刻。
宁夏60年大庆前夕,中国经济时报系列报道的第一站,走进石嘴山。
期中考卷:检验路径,鼓舞信心
积极的信号在显现。
“由工业摇篮向科技创新的摇篮转变,由工矿时代向生态、现代旅游时代转变。”——2017年宁夏区党委书记石泰峰给这个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的转型定位,在今年上半年石嘴山市经济数据中,得到了实践的佐证。
从增速看,石嘴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56亿元,增长8.4%,高于全区增长7.7%,位列全区五市第一;从结构看,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增速也位列全区第一。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对经济的贡献率45.2%,创历史上最高;从投资看,重大产业、高新技术、民间投资、工业技改等有效投资持续向好,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1.9%,增速高于全区20.5个百分点。政府投资、房地产投资分别下降17.1%和28.8%,实现了“四提高、两下降”。
石嘴山市市长李郁华刚刚带着23名企业家从宁波、杭州对接招商引资项目回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现在越是没有资源的地方、越是工业基础差的地方发展越快。不能把资源枯竭作为石嘴山发展慢的理由,表面上是资源枯竭和相关产业的衰落问题,更为本质的是市场经济机制和理念的缺乏,是如何与过度依赖资源惯性‘脱钩’的发展方向。从上半年项目报表、经济报表、生态报表、民生报表四张表的增长来看,石嘴山的探索是有成效的。”
李郁华用“四个凸显”概括石嘴山市转型现状:围绕经济、民生、产业三大转型,实施系列组合拳的政策效应开始凸显;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体经济稳中向好开始凸显;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培育的新动能开始凸显;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干部群众中得到理解、执行、落实的力度不断凸显。
从“四张报表”到“四个凸显”,这也意味着,从2008年列入国务院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始,石嘴山的转型之路,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走出了“至暗时刻”。
转型的实质:结构变革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普遍的国际性难题,工业倚能倚重,服务业比重低,产业链短、人才流失、接续产业弱等制约瓶颈在石嘴山市都同样存在。石嘴山市发改委主任蒋哲文介绍:“从2017年到今年,市政府出台了46项政策组合拳,对石嘴山市整体转型做了全方位的谋划,创新驱动成为转型的总抓手。”
“浴火重生”“腾笼换鸟”“无中生有”经济动能优势再造,也引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媒体对石嘴山市的广泛关注。
“亩产效益评价办法”是针对粗放式发展的精细化识别:从亩均税收贡献率、亩均经济密度、亩均投资强度、单位能耗工业总产值等五个方面对188户规上企业重新评价,划分为重点发展、鼓励提升、帮扶整治、落后淘汰A、B、C、D四个类别,进而在用电、用能、项目、政策等资源要素配置上采取差别化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和低效企业转型转产,这在宁夏也是首创。
针对服务业短板,石嘴山市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壮大传统物流业,国家在西部布局的唯一的惠农陆港物流保税区,正成为覆盖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500公里范围10个工业园区的进出口生产型物流中心。
石嘴山市科技局局长孙伟接受采访时表示,2017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到5.69亿元,增长24.6%;R·D投入强度达到1.06%,增幅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组建6000万元科技创新担保基金,2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贷款融资1.97亿元,获得科技金融补贴378万元。
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7%,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0.9亿元,增长10.7%。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的振兴,根本的出路在于创新,在于结构优化和升级中实现增长。
城市变迁:生产、生活、生态统筹
在艰难转型的同时,石嘴山人用6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这个五湖四海、开放包容的城市更加自信。在资源型城市成长期、成熟期为宁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石嘴山,正在蜕变为新的活力之城。
清晨,星海湖边,不时有飞鸟掠过,晨练的老人会给你讲30年前这里的样子,感叹沧海桑田,时光飞逝。
年轻人正在回流。8月,吸引宁夏5个地市选手参加的石嘴山市互联网加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市委副书记王建鼓励年轻人投身创新创业实践,贡献青春力量。从云南等地工作学习后,苏卓栋和他的伙伴选择回到石嘴山,他们参赛的“慢点旅游”项目致力于全域旅游的“宁夏制造”,“让旅行者秒变当地人”。
傍晚的石嘴山万达广场,消夏的人群正在网红火锅店排队。汉唐九街上,以“煤城记忆”为主题的时尚消费餐饮街区,齿轮、轴承组合的装饰品,装点着清新工业风的餐厅。
维尔铸造董事长王小宁带领公司成长为拥有4大系列200余种产品的国家级高新企业。研发的铝合金枕梁将替代进口,8月份正在中国中车公司新型动车上进行试车。
作为东西部“科技支宁”合作机制的重要成果,天津大学贝利特氰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石嘴山市组建,将利用其显著技术优势,致力于氰胺下游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新技术研究、新生产装备开发应用。
国家“杰出青年”焦树强博士和他带领的北京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在德运钛业完成了“熔盐电解法连续化制备高纯钛工艺技术”,生产的高纯钛产品纯度达到99.995%以上,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有竞争力的企业和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构成资源型城市转型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态、生产、生活统筹谋划,正在重塑石嘴山。
相关阅读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