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海尔智研院分享5G技术实践经验 蓄力“新基建”
近日,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尔智研院”)5G高级技术经理黄玉宝受邀参与“IoT蓄力新基建”系列直播交流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新基建”政策红利下的新机遇、新挑战、新格局、新常态。
据悉,作为5G工业应用探索实践先锋,海尔智研院在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方面,为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在5G+智能制造上,海尔智研院借助5G高传输速率、高可靠性、低时延的网络特性,采用5G+MEC/网络切片技术,实现端边云协同,推动5G应用在工业场景的抢先布局,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重生。
链接为本
当前,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普遍存在设备互联需求多、效率低能耗高、检测设备成本高、数据安全要求高等痛点,涉及基础网络、工厂产线、信息化技术、数据安全等方面,使得企业在信息化改造中困难重重。
为此,海尔智研院围绕用户需求,经反复测试对比,搭建了具有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与安全性的5G+MEC网络架构,完成了海尔集团总部园区、海尔智研院及5家互联工厂等区域的5G网络覆盖,完成了业内首个5G+MEC的落地应用。
同时,智研院一方面以智能+5G技术为核心,与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七大节点业务融合,实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生态创新,支撑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全流程体系;另一方面通过5G+MEC网络架构及计算能力,不仅将制造业的“人机料法环测”进行全要素落地验证,而且满足本地数据与云端的交互,并实现生产数据不出厂,保障数据安全性。
场景至上
5G应用要场景化。而5G的真正价值,在于和行业结合。
从2018年4月至今,海尔智研院不断深入5G探索,实践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全面加速生态构建,实现场景替代产品、生态覆盖行业的转型引领,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目前,海尔智研院已实现园区覆盖、机器视觉、AR应用、人员管理、防疫管理及5G+IoT融合等多个5G应用场景。
在机器视觉方面,智研院采用5G+机器视觉的解决方案,不仅提升安全性,交付周期大大缩短,并解决了数据孤岛,使得多工位共享检测结果数据,进而实现最优化。
在AR应用方面,智研院在多家互联工厂落地实践,包括AR远程协助,AR作业指导等,满足了AR/VR对图像质量、时延的高要求,也实现了现场工作人员和远程专家的“零距离”,有效提升了生产设备的维修效率。
在人员管理方面,智研院搭建了基于5G的安防管理平台,并针对特殊区域加入了基于5G的人脸识别及安全门联动。该平台充分利用5G无线、高速率、低时延的特性,在确保高清视频回传的前提下,准确完成各类识别检测功能,使得检测效率大大提升,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
在防疫管理方面,智研院采用基于5G的无感体温检测和远程会议,不仅保障了员工健康安全,同时也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保障,也为5G场景的进一步探索输出了更多思路。
产研一体
5G应用场景的层出不穷,源于海尔智研院“产研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是用户和行业需求驱动,研发与落地的虚实融合,技术和模式的集成应用。”海尔智研院有关负责人在直播中介绍,智研院“产研一体”科创体系依靠互联工厂实践创新体系与“1+6”生态+平台研发体系的双轮驱动,联合产学研用资政等一流资源全流程的参与,携手打造工业智能新动能、新生态、新体验。
其中,在“1+6”生态+平台研发体系中,“1”是指全球首个“智能+5G”大规模定制验证平台,而“6”是指先进智造、网络工程、大数据应用、数字化工程、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六大生态创新中心;
而互联工厂实践创新体系则围绕智能+5G的互联工厂实践创新,打造高精度的联全要素、联网器、联全流程,高效率的柔性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6大能力。
基于此,在5G+工业互联网方面,海尔智研院推出5G+MEC边缘云平台,通过算法上云、数据不出厂、高可靠低时延等优势,为端边云协同提供了保障。
目前,海尔智研院已前瞻性布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VR/AR、大数据等关键领域,进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为创世界级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抢占科创引领先机,有力支撑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