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搜索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产经新闻

    科学建设特色小镇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2日 16:21 点击量:773 字体: 分享:

      据报道,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再次明确“坚持产业立镇”,要求立足各地区比较优势,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

      2016年年初以来,特色小镇建设的号角吹响,全国层面已经批复第一批127个、第二批276个,共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加上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总数超过2000个。然而,有的地方打着建设特色小镇的旗号,走跑马圈地、搞房地产开发、搞产业园区建设的老路。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相悖。

      特色小镇是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当前,特色小镇建设正成为我国的经济新热点。热潮之下,特色小镇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经济学概念或者行政学概念,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要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特色小镇成为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于一体的经济发展引擎。

      要坚持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扎实、稳妥、积极、有序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各地应把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的目标统一于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积极创新,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提高发展质量,避免过度追求数量目标和投资规模。要从本地的生态、资源、环境、人文、科技优势出发,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实现差异化、区域化、特色化。要以创新性产业为主导,以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技术、新模式来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区域产业或区域经济的自身特质,明确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建设集“生态、生活、生产”于一体的现代新型生态社区,促进特色小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让特色小镇成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助推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严格规划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合理划定小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空间载体。要充分发挥特色小镇的社会效益,创新政策激励,着力打造小镇政府、企业、市民的利益共同体,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小镇及周边居民的获得感。

      互联网时代,必须确立全链思维模式,把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中。在小镇规划时紧密实现与金融、信息、旅游、传媒、工业、农业、商务、会展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推动力,形成新的小镇建设主流产业体系;坚持科技引领,让科技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确保特色小镇建设产业兴旺,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要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特色小镇成为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于一体的经济发展引擎。


    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湖南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联合早报网南都网央视网网易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和讯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国家部委
  • 社会团体
  • 新闻媒体
  • 开发区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