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搜索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图片新闻 新闻 国家级开发区动态

    雄安新区“碳中和”示范建筑雄安未来零碳馆启动建设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6日 14:13 点击量:427 字体: 分享:

      通过“取热不取水”的方式可将热量“搬运”到室内

      雄安新区“碳中和”示范建筑雄安未来零碳馆近日正式启动建设。未来零碳馆坐落于雄安未来城市创新中心内,建成后将成为兼具功能与体验、科技与人文、建筑与环境的全方位综合性示范项目,通过新技术与新理念的融合为雄安新区建设更多绿色建筑示范,预计今年夏天落成。

    360截图20230306141617260.jpg

      雄安未来零碳馆规划建筑面积313平方米,距白洋淀约1公里,坐落于一条城市河道之间。项目由天津大学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沈阳建筑大学严寒地区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中心指导。项目负责人赵通是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如何实现建筑的“零碳”?零碳馆的设计以“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辅助”为设计原则,通过综合“超低能耗建筑”“建筑装配化”“智慧能源”“清洁能源利用”以及“绿植固碳与循环”等方面,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碳中和”目标。

      赵通解释说,可装配式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零碳馆的技术核心。通过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合适朝向、蓄热材料、遮阳装置、自然通风等策略,使建筑本身达到高效节能,仅建筑本身就可减少93%左右的能耗。零碳馆所有建筑结构都预先生产出来,如同搭积木一般在现场组装。第二项技术就是中低温高效利用技术可实现“地下能源搬运”,利用自然河道中的底层空间布置管道热交换器,通过“取热不取水”的方式将热量“搬运”到室内。天津大学的“网联智控城市管道空间蓄热系统”技术,像“热力大脑”一样,对建筑室内能源需求侧和室外能源供给侧进行实时调配和监测,为人们提供智慧、舒适的建筑室内环境。

      据了解,“地下能源搬运”项目由街头随处可见的冒热气的窨井盖获得灵感,通过对城市管道空间热能的利用,实现能源的转化和再利用。技术已在德国及北京、盘锦等地得到实际应用,节电率高达76%。团队研发的网联智控城市管道空间蓄热系统,曾在2021年获得中国青年创业基金支持,并被纳入《雄安新区新产品推荐目录》,享受政府采购优先支持。雄安未来零碳馆的建设也象征着这一技术的正式落地。


    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湖南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联合早报网南都网央视网网易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和讯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国家部委
  • 社会团体
  • 新闻媒体
  • 开发区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