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搜索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产经新闻

    福建厦门:陆海一体化治理打造“高颜值”海洋生态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9日 12:47 点击量:628 字体: 分享:

      3月16日早,一声汽笛后,一艘环卫船驶出了福建厦门西堤海上环卫码头。根据大数据分析研判的定位信息,环卫船行驶到位于鼓浪屿附近的一片海域上,开始海漂垃圾打捞工作。随着水葫芦、枯枝等垃圾不断被捞起,这片海域逐渐恢复了干净。

      “过去打捞海漂垃圾,我们只能靠经验找、靠肉眼看。现在有了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更先进的打捞设备,打捞效率大大提升。”船上作业的一名环卫人员说。

      在位于西堤海上环卫码头旁的厦门市海上环境卫生管理站,记者看到一个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厦门市300多平方公里海域的水文、洋流情况。该站负责人说,通过10多年来不断扩充力量,如今厦门的海上环卫队伍已经拥有了多艘大型专业船只,并实现了对厦门200多公里海岸线的“全覆盖”治理。

      厦门是一个典型的海湾型城市,坐拥福建第二大河九龙江的入海口,随着水流而来的垃圾一度成为厦门主要的海漂垃圾来源。厦门很早就意识到协同治理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国率先成立市级的海洋工作协调小组,改变了“九龙治海”的格局,使得不少涉及多部门的海洋治理问题得以更加高效地解决。

      “以前一下完雨,或是到了台风天,大量的垃圾沿江而下,堆在厦门各处海岸边上,打扫速度很慢。经过‘海管办’的协调,由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成立海上环卫处,组建专业队伍,负责处理海漂垃圾。垃圾清运的效率自此大为提升。”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伟中说。

      厦门坚持协同治理思维,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海漂垃圾治理机制,与漳州、泉州等相邻城市协同开展“岸上管、流域拦、海面清”的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形成了源头减量、治污保洁、清理转运全链条的治理工作格局。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体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厦门在海洋生态保护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关口前移”,推进流域治理、城市和农村污水治理、入海排放口整治等,严控和削减陆源污染物。

      位于厦门岛外的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村,历来被称为“风头水尾”的干旱缺水地区。记者看到,经过集中收集治理改造后,原本直排海湾的污水统一回收净化,尾水顺着管道流进村旁的几个池塘中。在这里,多种水生植物持续净化水体,池塘边的远程控制智能灌溉系统用这里的水源浇灌村里成片的火龙果植株。

      “通过将污水‘变废为宝、吃干榨净’,我们获得的是环境更美、产业兴旺、旅游发展等成倍的效益。”大宅村村民、火龙果种植专业户陈海云高兴地说。

      蔡伟中说,厦门近年来一方面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完成了全市1200余个自然村的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全市412个入海排污口名录,对入海排污口逐一开展溯源排查,根据溯源结果“一口一策”进行深度治理。

      经过持续努力,厦门全市海域环境质量不断向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和省控断面等的水质达标率均位居全省前列。“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碧海银滩”正成为厦门的一张靓丽招牌。

      


    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湖南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联合早报网南都网央视网网易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和讯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国家部委
  • 社会团体
  • 新闻媒体
  • 开发区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