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搜索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产经新闻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今年力争引进260多个创新主体

    来源:南宁日报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5日 15:07 点击量:622 字体: 分享:

      近日,第二届南宁中关村全国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举行,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与生态合作伙伴欢聚一堂,分享彼此在2018年的收获成果,展望2019年创新发展大计。从会上了解到,2016年7月至今,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内的创新主体快速成长,创新生态日益完善,国际交流合作愈加频繁,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扩大,基地成为南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之“苗”落地生根

      会上,南宁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朝闻作了《南宁中关村工作报告》。

      回首2018年,基地成绩斐然:2018年4月26日,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这是北京中关村在域外继天津滨海新区、河北雄安新区之后,重点打造的第三个科技园区,标志着京桂协同创新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水平。2018年7月24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相思湖区)揭牌运营,重点发展生命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科技创新合作载体得到拓宽。截至2018年底,创新示范基地累计入驻重点企业达57家,入孵创新企业93家,入驻率达86%。基地培育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取得380余项知识产权。

      作为基地新增的科技创新载体,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相思湖区)揭牌运营4个多月,已入驻21家企业及产学研平台,入驻面积9428平方米,入驻率24.7%。入驻企业广西蓝合创讯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茂银兴奋地介绍企业的发展成果,“我们的业务主要是环保大数据服务,去年11月入驻后,基地的平台效应马上给我们拉来了业务,现在已经签订了1000多万元的订单。今年我们将为广西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就像吴茂银的企业一样,越来越多的创新之“苗”在基地创新生态系统的呵护下顺利落地生根。统计数据显示,基地2018年新签约入驻的纳安丹吉、浪新数据、盛世投资基金、水木愿景投资中心、广西电子口岸、深圳双赢伟业、中农富通等多家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积极开拓市场,正在为南宁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之“树”茁壮成长

      在新一批创新之“苗”落地生根的同时,之前入驻的企业已经逐渐成长为创新之“树”,伸出越来越多的枝桠发展壮大,为基地、南宁乃至广西带来创新的律动。

      其中,东软集团(南宁)与广西交投集团等150余家企业建立联系,深耕广西医疗市场并与广西人民医院等50多家本土医疗机构合作;捷佳润公司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服务业绩突出,在国内服务的基地达50万亩,为老挝、柬埔寨、尼日利亚客户提供服务达8万亩地,获得云南云天化集团不少于4500万元的股权融资,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慧云信息凭借自主研发的“葡萄管家”项目成为广西唯一一家荣获第七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行业优秀奖的企业,获批组建自治区级“农业互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净雪皇生物研发的“蛭血通肠溶胶囊”是广西第一例壮药,水蛭素系列产品获得香港官方认证并在香港药店流通销售,获得首笔数千万元外商投资;咪付网络自主研发的“咪付移动支付系统”在南宁地铁下载用户突破110万人,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全态识别系统已在南宁市5个试点应用;七三科技承接南宁地铁2号线、桂林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等60多个BIM项目,与广西多所高等院校达成产、学、研合作,培训输送大批BIM技术人才……

      聚伍科技总经理苏雷说,去年公司重塑了生态能力和产品能力,团队在经历了风雨之后茁壮成长,“对于我们这种草根型的创业者来说,基地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不仅是在生态的撮合上,更在创业知识的补足上,我相信今年我们发展会更好,将聚焦旅游板块,希望用‘支付+技术’的方式改变广西旅游板块的生态和业态”。

      产业之“林”蔚然成荫

      小苗终将成长为大树,而众多大树抱团发展终将聚集成林。王朝闻表示,2019年,基地将围绕引进“创新之苗”、培育“创新之树”和打造一片“产业之林”三个关键点,助力南宁高新区、南宁市和自治区创新工作迈向新高度。

      基地将通过加大招商力度,导入中关村优势产业,按照“1+2”板块打造1个综合科技孵化器和农业科技、生物技术2个专业孵化,力争引进260多个创新之“苗”;同时重点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与中科院北京技术转移中心等单位打造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施“瞪羚+高企+入规”培育计划,力争继续培育及引进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广西瞪羚企业,培育更多创新之“树”,并持续深化京桂两地合作,加快在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打造一片产业之“林”。

      展望未来,基地计划利用3年时间,累计培育5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进500家以上创新企业,形成300亿元左右的产值,加快把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科技门户、广西信息产业高地,建设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宜创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智慧新城。

      “2019年,我们将重装上阵,重新出发,坚持做大、做优、做强属于京桂两地共同的创新事业。”王朝闻说。

    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湖南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联合早报网南都网央视网网易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和讯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国家部委
  • 社会团体
  • 新闻媒体
  • 开发区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