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金华经开区“三圈汇技”铺就技能创富路
2024年浙江“新春第一会”提出全力打造“三支队伍”,明确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技能人才是支撑浙江制造、浙江创造,推进更充分就业增收的坚实力量。近年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盯“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大健康”主导产业需求,实施“金开大工匠”计划,“培养圈、产业圈、生态圈”三圈融合夯实技能引育体系,技能人才总数达9.26万,占从业人员总数33.7%高于全市平均,近三年新增技能人才2.25万人(高技能人才9691人占比43%);全市率先入选全省首批“新八级”特级技师1名(共4名);“金开匠才班”创新模式获省级就业服务竞赛优胜奖,缩周期、育匠苗做法获原省委副书记黄建发肯定。
一、增技精艺,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圈”
1.内畅外联强引育
针对集成电路、医疗装备等制造企业TOP紧缺人才需求,依托浙江省交通技师学院、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金华技师学院构建先进制造业实训“三师联盟”,面向在校生开设企业“订单班”,已为绿源电动车等8家企业输送实战型高技能人才220余人。深入开展“百万岗位进校园”引才行动,组织重点企业赴长沙、河南等地巡回招聘,连续三年招引大学生超万人。
2.搭台建擂勤锤炼
连续举办“金开工匠杯”技能竞赛,设置电工、制图员等26个工种,累计参赛选手超3100人,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超1700人。高规格连续举办金开英才创新创业大赛,累计110余个海内外创业项目同台竞技,38个项目脱颖而出,截至目前创新创业组项目落地投产率超60%,其中商用密码应用与安全生态链项目研发投入400余万元,创新研发产品12项,产生收益约2000万。
3.企业孵化促创新
强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引领力,将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开发区高层次人才目录,挖掘技术创新能力,累计获国家专利、技术革新45项,带徒传艺400余人,如浙江科惠医疗技能工作室获国家专利20余项,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超500万元;浙江博星工贸自主研发凸轮轴十字滑台磨床装备,打破进口依赖,节约采购资金超4000万元。
二、技强链,激活产才融合“产业圈”
一是融入主导产业发展
以技能型“新能源汽车小镇”建设为契机,融入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主战场,围绕上下游链群企业开展“技能引育双倍增”行动,零跑、万里扬等龙头企业自主培养钳工、汽车装调工等高技能人才500余人,装备生产效率提升15%。依托菁英电商产业园开展电商、直播实训,覆盖企业500余家、员工超1900人,人岗适配率超80%,助推产业园电商年交易额超20亿元。
二是赋能乡土品牌打造
打响“汤溪乡厨”劳务品牌,依托九峰职校等资源以“定向培养+回炉锻造”模式开设汤溪乡厨技能项目,由学校教授、高级技师组成专家团,通过项目导师制、小班化实操教学,以“训、考、赛”方式培育一批经典汤溪名厨,打响“汤溪名膳”和“汤溪十大碗”系列菜肴,已累计培训超1.2万人次,带动就业2万余人,获浙江省首届劳务品牌大赛三等奖。
三是助力共富工坊示范
联动浦江县大畈乡设立“直播+农业+电商”共富(菁英)基地,面向农民、乡村旅游从业者开办摄影、直播等培训35场,覆盖2000余人次。依托零工市场打造“家门口技能学校”,与共富工坊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就业共帮、队伍共建,针对零工群体、就业困难人员开展来料加工等培训80余场,覆盖3000余人次,人均增收超2500元,相关做法获《浙江日报》《人民网》等媒体报道。
三、留技爱才,涵养暖心贴心“生态圈”
01擦亮一流政策品牌
以技能型“新能源汽车小镇”建设为契机,融入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主战场,围绕上下游链群企业开展“技能引育双倍增”行动,零跑、万里扬等龙头企业自主培养钳工、汽车装调工等高技能人才500余人,装备生产效率提升15%。依托菁英电商产业园开展电商、直播实训,覆盖企业500余家、员工超1900人,人岗适配率超80%,助推产业园电商年交易额超20亿元。
02精耕链式助企服务
量身定制“技能+安薪”服务链,针对零跑、科惠等51家规上制造企业定制三年培育计划,由八婺金匠、职校专家等10余人组成讲师团,入企培训20余场、惠及员工超2000人。聚焦主导产业“链主及上下游企业”开展“安薪哨兵”行动,开通人才维权快速通道,站好“数字监测、双线调解、快速维稳”三班岗,实现1小时快速处置。
03优化工匠成长激励
从重点行业遴选杰出工匠,97名成功入选“浙江工匠”、“八婺金匠”,以荣誉激励锤炼技艺。引导企业创新考核体系,健全“职业工种、岗位等级、评价标准、津贴发放”薪酬挂钩制度,自主培养技能人才超7000人,占全年新增数75%。如浙江博星工贸设置阶梯式人才津贴,给予职工最高300元每月津贴奖励,企业高级工占比超50%。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