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徐州高新区:创新驱动新引擎,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高新区作为徐州区域
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
近年来持续发力,砥砺奋进
不断深化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扛起了徐州科技创新的大旗
近期公布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中,徐州高新区10家入选。截至目前,高新区共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3家。高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徐州市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贡献了高新力量。
徐州高新区以“智改数转”为战略导向,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内企业的成功案例,正是高新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成果的生动体现。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企业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高新制造”的科技魅力与竞争力。
徐州高新区打造20公里徐州科创大走廊,建设重点科创载体21座,总面积达360万平方米。
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交大、东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发平台开展合作,建设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江苏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10大高端研发平台。
拥有省级研发平台12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家、新型研发机构40个、国家级孵化器3个。
累计引进诺奖、院士、千人、杰青等领军人才80名,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75名,获批省双创团队10个、省双创人才26人,招引各类专业人才超2万人,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促进了高端智力资源的聚集与流动。
徐州高新区坚持“一企一策”,精准施策,为企业量身定制创新路径,2023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7家,数量领跑全市。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形成了创新型企业集群效应,为徐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未来,徐州高新区将继续聚焦关键领域,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依托,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求在更多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打造徐州先进制造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和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国家一流高新区建设行稳致远。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