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山东平邑经济开发区技改先行加快培育农机新质生产力
平邑经济开发区立足农机装备制造基础,深入挖掘工业技改需求潜力,稳步激活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智能化农机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步伐,为守护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农机装备“新质生产力”。以潍柴雷沃传动为例,作为中国农机零部件龙头企业,该企业紧盯智能农机装备和智慧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整合各类技改资金1.26亿元,梯次实施生产平台自动化、信息化以及试验、质保能力改造,全面提升智能农机产品性能、适应场景以及使用可靠性,企业农机产品达到7类36种,年产值可突破8亿元。
一、实施“三换”抓技改,提升产品竞争力。聚焦加工装备、加工线、加工单元,系统化开展技改革新行动。一是装备换芯,实现设施数控化。完成铣床、钻床等老旧设备数控化壳体加工单元的整体性替换,产品加工过程实现壳体一次性自动铣削、镗削、钻削以及数据自动化存储、分析、追溯。引入国际领先的奥地利爱协林热处理设备和全自动化磨齿设备,推动齿轮加工工艺从传统的滚剃工艺升级为滚磨工艺,极大提高了齿轮加工精度等级。二是生产换线,实现车间数字化。累计投入技改资金3500余万元,增配2套卧式壳体加工FMS柔性自动加工线,通过对原有12台单体设备进行生产线一体化整合重组,实现工件装夹全时段作业、一条线产出。先后增置履带机、轮式机复合装配线和插秧机柔性装配线,实现了不同品类零部件的“流水式”自动化装配。三是机器换人,实现工厂智能化。推动主机设备和关节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稳步增强作业点位的精准度和高效性。比如,通过实施技改提升,滚剃加工单元可自动完成3道程序加工,并实现定量和随机抽检,真正做到了无人化运转。
二、聚焦“三品”抓技改,强化企业生命力。潍柴雷沃传动在产品品种、产品品质、产品品牌上加大技改投入,通过打造产品矩阵、夯实产品质量,不断增强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一是聚焦聚力“增品种”。围绕核心零部件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研发,全面提升零部件加工、装配设备柔性化生产能力,形成了涵盖大马力拖拉机前驱动桥、大型收获机械变速箱、青贮机变速箱、插秧机驱动桥等主要品类的系列产品矩阵。二是聚焦聚力“提品质”。着眼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稳定性,引进德国齿轮检测中心和精密测量中心,配置4个用于设备耐疲劳检测和结构检测的进口台架试验平台,全力打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系统。综合统计分析数据,产品检测精度较技改前提高了2个等级,检测效率提升了2倍。其中,全自动扭矩检定仪、张力仪、恒温箱、四球实验机等检测设备性能达到省级计量院检测标准,检测项目新增70%,位居全省前列。三是聚焦聚力“创品牌”。依托潍柴在电控、新能源、CVT动力总成、智能驾驶等新科技领域优势,培育打造了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个省级研发平台,围绕大面积提高单产和减损提质,开展技术研发和新产品迭代,全力打造高效、精细、绿色智能农机品牌。
三、融合“三化”抓技改,塑造产业新优势。潍柴雷沃传动积极推动传统工业技改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技改模式转变,不断塑造智能农机产业新优势。一是实现系统运营智能化。实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基于MES系统下的统一运营调度指挥体系建设,实现对设备、生产场地、原材料、测量、人员等资源的自动化调度。二是实现生产流程绿色化。围绕打造“绿色工厂”,集中开展水性漆喷涂替换、节能锅炉替换、热处理设备替换三大“绿色替换”工程,促进超低排放改造,提升能效和水效水平。三是实现产业人才高端化。聚焦核心农机零部件攻关和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优化人才政策和服务,分梯次组织实施人才培养项目,健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工作机制,打造一批具备专业技术、专门技能和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农机零部件领域核心竞争力。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4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1名,博士4名。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