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链”动创新高地 “圈”绘产业蓝图 贵阳高新区以三大生态圈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产业“链网”纵横成势,“生态圈”澎湃潮涌,面向高质量发展,如何聚链成势、向“新”而强?贵阳高新区给出的答案是:以创新为帆,将“产业命题”答出特色。
作为贵州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贵阳高新区始终紧扣“高”“新”使命,以“三大生态圈”建设为抓手,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聚链成势,走出一条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距2.9公里,车程5分钟。这是贵州航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到“链主”企业的距离。走进贵州航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螺母、螺栓以毫米级精度批量产出,企业订单已排至2025年底。
作为“航空发动机生态圈”的重要一环,航飞精密专注于高端标准件、结构件以及航空发动机零组件的研发与生产,为国内航空、航天、电子、船舶等领域提供关键产品配套。自落户贵阳高新区以来,航飞精密逐步向周边主机厂扩散布局,实现了产值的显著增长,并跻身国际供应链。
“加入‘航空发动机生态圈’后,我们与链主企业协同攻关,仅3年产值就突破亿元。”航飞精密有关负责人介绍。
航空发动机产业生态圈是贵阳高新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杆,贵阳高新区坚持“龙头带动、链式发展”理念,以链主企业为核心,联合贵阳长之琳、航飞精密等23家关联企业,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从研发、零部件制造到整机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构建起航空发动机产业生态圈,汇聚起“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协同生态。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我们探索构建‘链主引领+配套协同’的生态圈模式,依托贵州科学城业界共治理事会,让龙头企业发挥‘磁吸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了‘创新资源共建、技术难题共研、市场订单共享’的良性循环。”贵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不止于航空发动机领域,贵阳高新区以中航发黎阳、林泉电机、中国振华为核心,全力构建航空发动机、微特电机、电子元器件“三大生态圈”,形成“两主一特一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特色,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支撑)产业体系。通过“链长制”强化生产端协同,推动上下游企业在技术研发、供应链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度合作,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企业成本。数据显示,2024年贵阳高新区聚集高新技术企业达35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2户,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增强。
生态圈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政策与服务的“阳光雨露”。近年来,贵阳高新区积极构建了“3+2+1”产业基金体系,聚焦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软件信息服务产业,通过新设基金,搭建基金产业交流互动平台,积极与贵州省外投资机构紧密合作等举措,做好基金建、募、投、管、招工作,让金融“活水”更多更快更精准流入“产业良田”。
面向未来,贵阳高新区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创新”。依托“四城联动”,推动创新要素在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园区间高效流动,让更多“高精尖”成果在这片创新热土上落地生根、聚链成势。
以生态圈建设为载体、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正是激活产业升级的关键密钥。站在新起点,贵阳高新区将继续深耕“高”“新”特质,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勇闯新路,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