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增长22.1%!常州高新区跑出开放“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常州高新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延续,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今年以来,常州高新区顶住外部冲击,千方百计稳定外资外贸,进出口逆势上扬,保持较强韧性。1-6月,常州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4.44亿美元,占常州市一半。全区进出口总额增长22.1%,其中出口增长29.5%。
“40多年前,我的父亲创立了医沛生。今天,对我们家族而言,同样意义非凡。能植根于常州这座生机勃发、创新涌动的城市,我们深感自豪。”日前,在医沛生医疗器械制造(常州)有限公司投产仪式上,集团首席执行官西蒙·米歇尔的深情致辞,生动诠释了外资持续看好常州、加码常州的信心与决心。
2022年10月,医沛生集团在常州高新区投资设立了亚太区的首个生产基地,项目从破土到竣工仅用时14个月,深深打动了企业管理团队。基地建设过程中,医沛生集团又果断增资1亿欧元签约新项目。截至目前,其在常州的总投资额已达最初计划的3倍。
作为全球自用药注射系统的领导者,总部位于瑞士的医沛生集团在自我给药领域里拥有世界领先的独立医疗技术,“这既是一次战略布局的升级,更是企业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与发展信心的有力诠释。”西蒙·米歇尔说,随着新生产基地的启用,医沛生将开启全新征程——立足中国制造,深耕中国市场,融汇本土人才与创新技术。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使得外资企业加码投资热度不减,也让本地企业向外拓展的信心和底气不断增强。今年以来,面对全球贸易秩序新的挑战,常州高新区聚焦增强外贸新动能新优势,积极开拓“一带一路”、RCEP国家市场,持续优化物流、通关便利化等服务举措,组织企业参加国内重点展会,鼓励支持企业赴境外参展,引导企业推动产品迭代、开拓多元化市场,直面风雨、韧性前行。
上半年,在全球化浪潮与关税壁垒叠加的冲击下,不少企业感受到了很大压力。“我们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企业,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且占比均较高,关税政策的动荡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常州巴奥米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奥米特常州工厂”)总经理甘文星感慨道。
“从20%到125%再到24%,关税的大幅波动几乎要掐断供应链。”作为全球三大骨科医疗器械生产厂商之一BIOMET集团在华重要生产基地,巴奥米特常州工厂的境遇极具代表性。
高压时刻,常州综保区的“保税加工”政策,成为稳定发展的“缓冲带”——进口环节入区暂免关税、增值税,极大降低运营成本。过去三年,企业免征关税的累计节约成本超600万美元。“预计明年销售额相比2021年可以翻一番。”甘文星也坦言,如果企业设立在保税区外,关税成本可能更高。
常州综合保税区作为全市跨境电商的核心载体,创新推出“通关一体化”“保税备货”“跨境新零售”等模式,构建了“一平台三中心”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物流、金融、孵化等全方位支持。截至目前,园区已吸引了巴奥米特、马可波罗、优谷、菜鸟等80余家优质企业入驻。
从外资企业的屡屡增资到企业国际市场的稳步开拓,常州高新区外资外贸增势强劲、多点开花:1-6月,罗森伯格常州智慧新工厂全面开工,建成后将成为罗森伯格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生产研发基地。SMC一期项目顺利竣工,将带动周边产业链协同发展。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入选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发展案例,努力打造国际交往枢纽。
未来,常州高新区将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增强贸易韧性,推动外贸外资“含金量”“含新量”持续攀升。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