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搜索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国家级开发区动态

    榆林高新区:用心筑“巢”让更多企业在营商“沃土”上拔节生长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8日 13:59 字体: 分享:

      在全国高新区发展版图上,榆林高新区正以稳健的步伐不断刷新着“成长坐标”——2024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榆林高新区排名跃升至第97位,较上年前进5个名次。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榆林高新区近年来持续深化改革、聚焦产业需求,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营商生态的不懈努力。从企业开办的“高效便捷”到项目落地的“加速快跑”,从政策红利的“精准滴灌”到要素保障的“坚实有力”,榆林高新区正以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让“办事不求人、投资最舒心”从承诺变为现实,向着世界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稳步迈进……

      革故鼎新

      以流程再造擦亮高效“政务名片”

      “从拿地到开工只用了35天,这速度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在榆林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一家煤化工企业负责人看着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难掩激动。这样的“高新速度”,源于一场刀刃向内的效率革命。

      榆林高新区始终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在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事项上不断压缩时限,用政府“减法”换取企业发展“加法”。为了让企业在土地供应上少等待、好办事,榆林高新区深化“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模式,积极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目前已取得7项“区域评估”批复,累计供应工业用地达3900亩,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土地保障。2025年上半年,园区108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54.2亿元,陕西省、榆林市重点项目手续办结率达93.79%,年度投资完成56.19%,开复工率86.21%。

      在此基础上,榆林高新区大胆实施“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打破以往项目审批“串联办理”壁垒,推动一般投资项目“选址即设计”“拿地即开工”“预验收即投运”;通过重构并联审批流程,变“部门接力”为“协同攻坚”,多部门同步审查、并联出件,审批服务效能显著跃升,隆基5GW光伏组件、中车绿色装备制造等项目实现早开工,陕氢固体氧化物电池、远景智能风机二期等在建项目加速推进,2025年榆林高新区11个计划开工项目蓄势待发,总投资达105.8亿元。

      精准施策

      以政策红利铺就企业“成长阶梯”

      政策支持是企业成长的重要保障。榆林高新区始终将政策供给作为赋能企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力,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构建起靶向清晰、协同高效的政策服务体系,让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榆林高新区坚持“一链一策”,推动政策供给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针对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搭建由行业专家、企业家、部门骨干组成的政策专班,深入调研产业链难点、痛点、堵点,量身定制企业帮扶方案。设立1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构建“科技金融+产业基金+上市辅导”全周期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库,梯度推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成功助力陕西能源登陆深市主板;推行“项目+平台+资金+政策+服务”五位一体引才模式,设立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引进院士团队2个,培育省级高层次人才10余人,依托秦创原平台推动千吨级乙醇脱水制乙烯等10余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实现“科技—人才—资本”协同发力。目前,榆林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引进上海创力、远景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22.17亿元,正重点引进锻造、铸造领域项目及中汽研氢能装备检验检测中心,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

      如今,在榆林高新区,项目落地不再是“持久战”,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企业得以在最短时间内将“蓝图”变为“现实”,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最大“主动权”。为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榆林高新区创新推出《榆林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2147.43万元科技奖补惠及企业500余家。

      固本强基

      以要素保障夯实企业“发展底盘”

      立足高质量发展全局,榆林高新区以做好“要素保障”为核心抓手,推动“国企帮带民企”,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蒸汽、氢气等副产品供应问题,以精准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各项生产需求,通过合理降低工业区内国有企业产出副产品价格,为民营企业减负增效,年均节约生产成本近百万元。

      能源供应是企业生产的“生命线”,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榆林高新区不断完善闭环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便利。4.53公里公共管廊建成,串联起原料供应企业、生产企业、物流仓储区,实现煤炭、甲醇、乙烯等原料的“一站式”输送;1114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投入使用,解决企业员工的住房难题;有机污水处理厂、应急事故水池等17项关键设施加速投运,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绿色发展方面,榆林高新区同样走在前列。10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的建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绿氢消碳”模式,助力园区获批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陕西省低碳近零碳园区,让绿色成为榆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依托中欧班列榆林集结中心物流园,构建起“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为企业货物运输提供了更多选择。土地集约利用领域,榆林高新区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通过规划建设中试基地、氢能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承载能力双提升,为产业链集群发展、重大项目落地榆林高新区提供坚实保障。

      全线护航

      以暖心服务筑起企业“避风港湾”

      服务品质的温度与效能,是营商环境“软实力”的核心体现。榆林高新区始终将服务作为布好营商环境“棋局”的“关键落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从生产保障到生活关怀多点发力,让企业在发展各环节都能感受“高新温度”。

      《榆林高新区产业项目服务一本通》的创新编制,是园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实践。手册将项目从核准备案到施工许可的全流程环节进行系统梳理,以清单化、图表化形式明确各环节办理程序、方法步骤、时限要求及承接部门,实现“材料准备一本明、投资步骤一本晓、送审承接部门一本清”,为企业提供了清晰可视的办事“导航图”,让企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事半功倍”。

      榆林高新区的“保姆式”服务,早已超越简单的事务性协助,升华为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生态构建。

      为及时响应企业诉求,榆林高新区创新建立“主任信箱+热线”双渠道响应机制,实行企业问题台账管理,针对用工短缺、物流不畅等问题,逐项研究解决,形成“受理—转办—督办—回访”闭环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让榆林高新区营商环境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下一步,榆林高新区将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以更实举措服务企业、以更优生态集聚资源,聚焦数字赋能与“小切口”改革,全力争创陕西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必将秉持“筑巢引凤”的满满诚意,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扎根生长,让“世界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愿景,在政企同心的实干中,步步绘就成为现实……

      


    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湖南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联合早报网南都网央视网网易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和讯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国家部委
  • 社会团体
  • 新闻媒体
  • 开发区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