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搜索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统计数据

    2024年重庆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重庆高新区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9日 16:50 点击量:85 字体: 分享:

      2024年,重庆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凝心聚力抓发展、真抓实干解难题、务实重行开新局,实现经济质效双提升、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良好局面,现代化新重庆高新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1.32亿元,比上年增长7.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5.15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444.86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381.31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6:53.5:45.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9509元,比上年增长8.1%。

      按常住人口统计,全区年末常住人口64.56万人,其中L分区常住人口5.1万人。城镇常住人口58.3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90.3%。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死亡率为3‰,人口自然增长率4.9‰,出生婴儿性别比为0.9:1(男/女)。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9876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人数709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2082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5.2%。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75974户,比上年末增长2.48%。其中,内资企业30307户,外商投资企业213户,个体工商户4531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6户。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5.31亿元,比上年增长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3.12亿元,比上年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下降5.6%,重工业产值增长0.5%。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股份制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下降0.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值下降30.0%。按产业分,电子产业产值增长1.2%,摩托车产业产值增长20.3%,装备产业产值增长14.8%,汽车产业产值下降3.2%。

      (二)建筑业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2.3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全区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45.3亿元,增长15.2%。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6.61亿元、下降0.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00亿元、下降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57亿元,增长3.7%;金融业增加值38.18亿元,增长8.8%;房地产业增加值15.62亿元,下降4.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22.56亿元,增长15.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40.3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569万吨,下降3.6%;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37832万吨公里,下降1.3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按限额以上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1.7%;餐饮收入下降8.0%。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6.4%,饮料类增长11.4%,烟酒类增长3.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9.7%,日用品类增长32.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5%,中西药品类增长22.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08.7%,通讯器材类增长1.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5.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5.9%,汽车类增长17.1%。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4.8%。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1%。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2.1%,工业投资增长22.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0%。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5.5亿元,比上年增长0.46%。其中,出口2262.1亿元,增长8.3%;进口713.4亿元,下降13.9%。

      实际使用外资67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9%。服务贸易额12.04亿美元、增长4.84%。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9亿元,增长0.8%。其中,税收收入27.94亿元,增长7.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36.59亿元,增长66.4%。

      全区现有银行分支行18家,其中二级分行4家、一级支行14家。截至2024年末,驻区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合计1024.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本外币贷款余额1164.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9%。

      2024年末,辖区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重庆科学城融资担保)公司累计担保额58.54亿元,担保户数4967户。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96.97%、平均担保费率0.53 %。

      九、居民社会保障

      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8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3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3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0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9.75万人。

      年末全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48户725人,比上年末增加50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735元/月人提高至750元/月人,共发放城市低保金635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51户829人,比上年末减少5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00元/月人提高至610元/月人,共发放农村低保金626万元。

      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含敬老院)20个,床位数1408张。农村集中、分散特困供养人数347人。民政部门救助临时困难群众469人,发放困难救助金390万元。重大节日慰问困难群众4035人次,发放慰问金76.8万元。2024年末,全区福彩电脑投注站98个,销售福利彩票1.3亿元,比上年增加12.88%。

      全区共有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107个,其中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个、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10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96个;烈士陵园1个,分散烈士墓5处;服务对象7235人,重点优抚对象1160人,全年共发放各类优抚补贴1751万元;发放退役安置费用895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截至年底,全区市级以上科研机构342个。其中,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0个,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个,市级实验室9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4个。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51家,市级科技型企业3023家。

      中国驰名商标5个、注册商标23846个。全年授权专利2933件,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97件,增长16.86%。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60.14件。

      全区学校133所(含幼儿园,不含高等学校,下同),专任教师0.6751万人。全年招生2.5425万人,在校学生10.2337万人,毕业生2.5161万人。全年获国家级奖项及荣誉69项,省市级273项;教师获得优质课大赛省市级一等奖84人,二等奖27人。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区共有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总藏量11.29万册。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年送演出进基层40场次。新建智慧书房8个。全年获国家级奖项4个,省市级比赛一等奖4个,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街道1个,组织工作奖4个,其余市级奖项32个。

      年末拥有三星及以上星级饭店3个,星级饭店客房418间,国家A级旅游景区6个。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8个。其中,医院15个,乡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6个,门诊部18个,村卫生室27个。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986张。其中,医院床位2485张,乡镇卫生院床位364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04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22人,注册护师(护士)1905人。

      全年获得国家级比赛金牌0枚,省市级金牌74枚。全区共有体育馆2个,游泳池(馆)18个(经营性)。

      十二、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和好于II级以上天数314天,占全年比例85.8%。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3.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5%。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4.3分贝,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6.3分贝,总体均在“较好”及以上水平。

      持续开展松材线虫病三年绩效承包改革,累计拔除镇街级疫点4个,实现疫情发生面积下降1.77万亩。2024年现状耕地保有量6.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0.62万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37平方米,增长3.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55%,提高1.66个百分点。

      全年经营性安全生产事故13起,死亡13人,直接经济损失1016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6起,死亡6人;消防火灾死亡事故0起;其他经营性企业事故7起,死亡7人,经济损失927万元。(注:“其他经营性企业”为工商贸、冶金机械八大行业、建设施工、城市管理等各个非道路运输领域的生产经营企业)。

      注:

      1.本公报中2024年数据均为重庆高新区直管园范围,不含拓展园。

      2.本公报中2024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基础设施投资是指建造或购置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的支出。本公报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7.行业统计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资料来源(以文中数据为序):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来自高新区公安分局;卫生数据、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数据、教育数据、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公共服务局;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体育数据来自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金融数据来自财政局;科技数据来自科技创新局、创新服务中心;空气质量、噪音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交通数据、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数据来自城市建设事务中心;其他数据均来自改革发展局。


    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湖南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联合早报网南都网央视网网易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和讯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国家部委
  • 社会团体
  • 新闻媒体
  • 开发区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