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搜索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省级开发区动态

    以改革创新之力 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篇 ——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优秀案例(江西大余工业园区)

    来源:江西大余工业园区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7日 14:51 点击量:54 字体: 分享:

      一、改革背景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素有“世界钨都”之称,矿产资源禀赋优厚。但长期依赖传统矿业的发展模式,逐渐显现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等问题,生态环境也承受较大压力。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度推进,传统产业路径难以为继,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大余工业园区主动扛起改革创新大旗,紧扣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聚焦产业转型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在破解“资源依赖型”发展瓶颈、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上持续发力,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动态平衡。

      二、改革举措

      (一)完善政策体系,引领绿色发展方向

      一是构建“1+N”政策框架。出台《大余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大余县“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编制能源、工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园区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8%、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30%的量化目标,为绿色转型提供清晰路径。二是严格项目准入门槛。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联合预审机制,2023年以来对25个不符合产业政策、能耗超标或环保不达标的“两高一低”项目出具“不建议引入”意见。对年能源消费量1000吨标煤以上或年用电量500万千瓦时以上的项目实施节能审查全覆盖,杜绝“未批先建”项目,从源头把控产业绿色成色。三是强化用能动态监管。推动盛源新材料、悦安新材料等20家重点用能企业接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电、气、煤等能耗数据。推动企业更新改造重点用能设备,督促8家企业完成重点用能设备改造18台(套),能源利用效率平均提升10%。

      (二)优化产业结构,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一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锂电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构建“锂盐—溶剂—锂离子电池—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完整产业链。目前已集聚中科锂业、希尔曼新能源等20家锂电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0家),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5%。东腾锂业研发的4680全极耳锂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产能占全国同类型产品的5%,技术指标居行业前列。二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引导钨及有色金属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向精深加工转型。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推动钨矿共伴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总回收率达98%,实现传统产业“提效增绿”。三是加速落后产能退出。依法关停40余家小型矿山,将采矿权证整合削减至32个。同时,对发展滞后、土地利用率低、亩产效益差的企业开展帮扶整改,引导其进行“腾笼换鸟”。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三)加强生态治理,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一是构建废水闭环治理体系。争取资金5000余万元,将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工艺升级为“预处理+AOO+深度处理”,建立“企业预处理—园区集中处理—再生利用”机制,废水处理达标率100%。建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每年可节约水资源36万吨,用于企业生产补水、园区绿化等,再生水利用率达33.6%。二是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完善固废处理设施,建设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及综合利用项目,年处理能力超90万吨,可消纳尾矿、冶炼渣、锂渣等固废,解决企业一般固废处置难题。推广钨渣提取稀土、废电池回收锂钴等技术应用,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6.18%,年减少固废量15万吨,创造经济效益1.2亿元。三是强化环境动态监管。建立“线上监测+线下巡查”联动机制,在重点企业周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等区域布设16个自动监测点位,主要污染物指标实时监测数据传输率与有效率均稳定在98%以上。2023年以来开展联合执法120余次,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每月开展环境质量综合评估,2025年园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2%,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三、改革成效

      (一)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聚焦钨及有色金属、锂电新能源等4条重点产业链和3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园区经济稳中向好。2025年前三季度,规上企业营业收入128.49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钨及有色金属产业,集聚超百家钨产业链企业,构建起“矿山绿色开采-智能冶炼加工-精深高端制造-资源高效回收”的产业链闭环,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营收已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锂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东腾锂业开发20多种锂离子电芯与50多项关键技术,率先在全国创新生产全极耳结构电池,其生产的4680锂电池各项性能指标位居行业前列。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园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韧性与效益持续增强。

      (二)绿色发展优势持续凸显

      通过能源结构优化、资源循环利用,园区绿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能源供给升级,综合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年最大供汽能力超84万吨;西气东输二线149#阀室、新城管道天然气开口通气,成为全市首个拥有2个管道气源点的县。开发区屋顶光伏可覆盖率86.87%,企业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年节约标准煤约4847.175吨。成本与生态双赢,企业用能综合成本下降35%,年节约运营成本超2亿元。4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实现生态优先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三)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

      以产学研合作为核心,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级。搭建创新平台,与江西理工大学共建赣州市钨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引才与攻关并行,通过“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柔性引进20余名高层次人才,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核心技术研发15项。精准对接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团队10批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0余项。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累计为企业争取补助资金1.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2.3亿元。6家企业获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以上认证,2家企业获国家“数字化成熟度”二级认证,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相关阅读

    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湖南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联合早报网南都网央视网网易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和讯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国家部委
  • 社会团体
  • 新闻媒体
  • 开发区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