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前沿观察

    关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建议思考

    来源:江苏南京雨花经开区 朱洪萍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7日 15:27 点击量:216 字体: 分享:

      工业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象征。对于中国这样的全球性大国,尤其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制造业就是国之根本,立国根基。我国70多年的建国创国历史,正是因为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和异军突起,才成就了今天新中国的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制造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底气”, 只有守住制造业,才能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制造业创造一个国家的财富价值,奠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力举足轻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多年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名单,45个国家级集群2021年主导产业产值达19万亿元,布局建设了18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部国家级创新中心数量的70%,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700余家,培育创建了170余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2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虽然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并非世界制造业第一强国。当前,我国制造业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能力不足。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制造业总体特征是大而不强,大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底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制造业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生产资源能耗高,但创新产出低,只能在产品总价值的利润分成中获取少部分利润。二是品牌优势较为不足。我国国内品牌培育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品牌较少,出口利润较低。我国各类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商标的不到20%,全国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总量不足10%。我国的知名企业较少,获得世界驰名品牌的更是少之又少。据测算,目前美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重达60%,而在我国却不足20%。三是发展水平较为不足。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大多受益于巨大的本土市场,同时凭借低成本优势让产品能够以较低价格走向国际市场,价格战因此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随着本土市场的成熟,靠成本优势的价格战发展模式制约了发展水平的提高,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更为凸显,我们应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塑造中国制造业品质、品牌为使命,力促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此,建议:

      突出科技强基强企。按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要求,强化科技创新力量,按照梯度层级培育优质企业。一是加快制造业集群培育。加快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完善产业、创新、财政、金融、区域和公共服务等集群政策支持体系,促进集群交流与合作,推动制造业集群发展工作质效提高。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强基。梳理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技术清单,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整合优势力量和资源集中攻关,加大研发投入以突破原创性技术,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拳头产品;加强高端技术、高端人才、优质资本“引进来”,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共同体。三是提升价值链层次。加快以提升价值链层次为核心的质量变革,培育一批在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基础原材料上占优势的企业,扶持一些真正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的企业,打造自主可控的价值链;围绕创新技术转化和应用,建立新型创新联合体,打破部门、行业、院校、企业的体制壁垒,以跨领域开放式创新平台为核心,构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学研用联合攻关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合作的创新生态系统。四是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智能化实施重点突破,有效实施技改创新,逐步提高制造业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精准施策,瞄准价值内涵,鼓励企业做硬核创新,寻找提质增效降本的转型方案;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新兴产业链,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加强品牌强国建设。品牌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加强我国制造业品牌建设,做强做优“中国制造”品牌,大幅提升品牌世界认可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一是激发创造力。坚持企业主体,增强质量品牌培育能力,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业链领航企业;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提升品牌价值,深入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等重大工程;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赋能中国品牌建设。二是提升引导力。政府加强政策引导,为企业品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坚实支撑。进一步优化品牌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标准修订工作,推动国内国际标准接轨,鼓励企业内部制定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积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以支持我国自主品牌发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培育品牌力。着力培育区域品牌,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支持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等共建区域品牌,在商标标识、质量标准等方面加强协调,宣传推介区域品牌形象;构建区域品牌质量标准、认证和追溯体系,推动产业集群质量品牌提升;加强区域品牌运用、价值评估和知识产权融资,强化区域品牌使用管理和保护;加强特色标志的品牌培育和展示推广,推动特色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

      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一是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执法的有效性,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有效预防和制止各类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为中国品牌建设保驾护航。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质量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支撑;培育一批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强、质量管理优秀的系统集成方案领军品牌和智能制造标杆品牌;做强做精服务业,推动金融、物流、研发设计、商务咨询、人力资源、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品牌;围绕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培育优质数字化品牌。三是优化产业生态保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制造业产业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优化应用生态,持续实施优质品牌奖励政策,营造市场认可的创新产品推广氛围。四是提供创新人才支撑。大力弘扬变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注重德才兼备的智慧企业家的发掘,把其作为有极富创造力的企业发展领军人物融入国家经济发展体系,以此生发制造业创新思维和制造业创意经济,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华丽转变;逐步构建起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梯度发展的制造业人才培育体系,推动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把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打造以崇尚“工匠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着力培养企业的资深工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
    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广东工业园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南都网联合早报网凤凰网和讯网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网易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光明日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政府部门
  • 行业协会
  • 新闻媒体
  • 友情链接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