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苏州工业园区全国首建“审管执信”信息化平台
功能区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企业擅自将仓库改成了经营场所,及时将信息上报平台;监管部门收到这一“工单”后,经核查判断该行为属于擅自改变规划用途;执法部门接到“工单”后,对企业行为进行处罚,所有流程自动精准推送至平台下一环节。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率先建设“审管执信”信息化交互平台,形成审批、监管、执法三个环节信息互通,信用信息全过程支撑赋能的全链条闭环模式。目前,园区已通过该平台推送2021年度办件信息986条;各监管、执法部门在平台上签收办件信息、开展监管执法活动、反馈处理结果,推送历史办件信息8728条。
近年来,园区以“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限最短、服务质量最优”为目标,在省内率先建设“一网通办”智慧办事平台。在“一网通办”基础上,园区向下延伸开展“审批—监管—执法”全链条业务梳理,明确审批事项对应的监管、执法事项,形成审批、监管、执法三个环节责任到部门、到处室、到责任人的409项 “审管执”全链确权清单。截至目前,依托“审管执信”信息化交互平台,陆续上架335项“审管执”全链条业务,实现“审管执”各环节办件信息自动精准推送至下一环节。
“审管执信”信息化交互平台不仅实现了园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审管执”闭环管理,也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区级职能部门与各基层单位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和跟踪管理机制,同时对重点监管领域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功能区、街道、社工委开展日常巡查工作提供数据赋能支撑。今年以来,依托园区地理信息系统用地性质、功能区区域范围、企业注册地址等数据,向功能区精准推送了1万余条企业注册信息,首批开展工改商、违章搭建等11类违法主题数据预警,让监管人员将主要精力集中于高风险行业和地区,做到监管有的放矢。
在此基础上,依托“审管执信”平台数据交换功能将审批、监管、执法全流程数据统一归集至信用平台,通过丰富完善信用信息、描绘企业精准画像、开发信用应用新场景,辅助下一轮审批、监管、执法工作,形成了“审管执信”大闭环。记者了解到,园区“一网通办”受理审批平台、“审管执信”办件信息推送功能内嵌了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功能,受理审批人员可“秒查”企业信用信息,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加快审批速度;对不适用告知承诺的企业也能精准识别,可有效支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如此一来,监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信用情况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减少对信用良好企业打扰,执法人员可有理有据应用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对失信企业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园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