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银川经开区:以“智改数转”赋能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智改数转是企业提质增效、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走进共享铸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3台工业级铸造砂型3D打印机正在高速运转。这些单重几十吨的铸钢件即将启程环球之旅——经造型、浇注后,将嵌入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公司的能源设备。
“我们的水轮机转轮一体成型技术,比传统工艺缩短30天。”企业虚拟制造部部长纳学洋说,企业大型燃气轮机铸件全球市场占有率40%,客户群85%以上为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年产能15000吨,最大铸件单重可达150吨,今年一季度产值达2亿元,同比增长12.1%。
作为我国现代铸造行业的尖端企业,共享铸钢大型高端铸钢件产品均采用全流程虚拟制造技术进行绿色设计,并应用模拟软件实现三维模型仿真分析,在降低研发失败风险的同时,也减少了资源、能源消耗。如今,企业也通过技术创新和高效服务,积极为客户提供了更多高品质、高性能、高质量、高环保性的产品和服务,全面激发行业发展活力,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积蓄了更多能量。
企业向新,产业焕新。在银川经开区,“智改数转”效果显而易见的还有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
“我们这个机器人是人机协作机器人,该产品通过激光雷达、触觉传感器、高清数据视觉系统等实现环境建模与动态避障。不仅具备了较强的感知与决策能力,还具有自动调整抓取力度的自适应控制能力,在工业场景中实现高精度与柔性生产模式,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企业总经理王世明指着一个机器人介绍说。
以创新变量催生发展增量,一工机器人在求“新”求“质”的道路上,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突破细分领域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与核心工艺,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点燃了新引擎。目前,企业研发的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装备很受市场认可,生产了重载桁架机器人、高速桁架机器人、地轨行走机器人、FMS/FMC等四大系列24个品种的机器人、工作单元及全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产品,并实施了IRCM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改项目,完成了国内首套RGV机器人系统的研发,企业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21个省份。
以智能化“改”出新天地,以数字化“转”出新局面。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是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目前企业已向中国一汽、中国重汽、比亚迪等400多家用户提供了2000多条智能化产线。”
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常晓薇说:“我们要做全球最高标准5G工厂。企业企业3年研发投入1.3亿元,大兆瓦风电齿轮箱产品连续5年市场占有率领先,深远海风机部件更突破耐腐蚀技术壁垒,产品远销欧洲。”
企业车间,制造设备插上数字化翅膀,释放出“智造”新动能;产业园区,“智改数转”引导传统产业向“高”攀登,发生巨变。
银川经开区坚持把“智改数转”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增量,通过协调匹配资源,强化服务保障等,大力推进“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企业上云”,加速驶入高智能“数字化发展”新赛道。下一步,银川经开区将继续以“智改数转”为抓手,以服务企业为导向,通过不断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全力推动企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精彩蝶变,为园区高质量发展集聚新优势、汇聚新动能,助力“创新强市”加快建设。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