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武进高新区:节卡机器人!填补全球空白
近期,由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牵头起草单位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45579-2025《机器人智能化视觉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正式获批发布,将于8月1日起实施。该国标填补了全球范围内机器人智能化标准领域的空白,为智能机器人质量提升和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将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功能实现”向“智能分级”跃迁。
“标准化,对于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市场合规发展至关重要。”节卡机器人首席技术官许雄博士介绍,国家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中最高层级的标准,在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节卡机器人作为该国标的主导者,已实现从环境感知到决策执行的视觉全栈智能化技术突破。
随着全球智能制造升级,机器人智能化视觉的成熟度已成为衡量产业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标尺。但此前,行业面临“有产品无标准”的困境,机器人产品智能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缺乏正向发展引导。该国标首次明确了机器人智能化视觉测试包括视觉算法测试、整机测试,并结合机器人应用需求,定义了包含人体姿态估计、人脸识别、字符识别、物体识别、安全性5大类19项机器人智能化视觉测试指标,并详细描述了指标的测试与计算方法。
此外,本标准还结合机器人应用场景,针对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创新定义了3类视觉智能等级,并明确了不同智能项目的等级要求与等级判断依据,帮助企业精准定位产品层级,推动行业上下游持标规范机器人设计和生产,提升产业整体智能化品质。
“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制定国家级的机器人智能化标准,能够建立统一的智能化评估体系,帮助行业客观衡量机器人智能化水平,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郑军奇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节卡机器人已参与《GB/T 39590.1-2020 机器人可靠性 第1部分:通用导则》《GB/T 43200-2023 机器人一体化关节性能及试验方法》《GB/T 44589-2024 机器人自适应能力技术要求》等多项机器人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为行业提供统一的质量标尺。“节卡机器人期待发挥在机器人智能化方面的技术优势和柔性制造场景的海量应用经验,以标准为纽带,持续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智能化发展。”许雄说。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