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内蒙古阿拉善高新区:政务公开进社区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日,阿拉善高新区一社区积极推进社区政务公开建设工作,秉持“公开为民、便民、惠民”的理念,从硬件设施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专业人员配备三方面协同发力,成功打破政务服务与群众之间的壁垒,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据悉,该社区此前已荣获77项荣誉,在政务公开领域具备成熟的实践经验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为此次工作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硬件保障方面,阿拉善高新区积极引进“高新易晓政”综窗助手,将政务大厅的审批事项延伸至社区层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相关业务。同时,社区全面配齐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为居民提供信息查询、文件查阅、免费复印等便捷服务。不仅如此,社区还贴心增设饮水机、便民雨伞等便民设施,进一步优化了服务环境,让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感受到更多温暖。
制度建设是政务公开工作有序推进的关键。该社区修订并公开了《社区“三务”公开制度》,建立起惠民惠企政策定期梳理推送机制,确保政策红利及时传递给群众和企业。社区严格参照“政务公开”清单,对公开内容进行细化分类,涵盖民生保障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事项。在此基础上,社区构建了“线下专栏+线上公众号专区”的双公开体系,每月定期更新公开内容,截至目前已公示9期,发布信息60余条。为扩大政务公开知晓度,社区还开展多维度宣传活动,累计举办21次专项宣传,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宣传品3000余份,组织各类活动71场,覆盖群众万余人次,同时慰问帮扶困难群众35人次。
为确保政务公开工作高效落实,社区专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政务服务、民生保障等多领域业务,能够精准为群众提供服务。此外,社区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与阿拉善高新区组织的业务培训,重点学习业务办理流程、政策解读技巧、群众沟通方法等内容,提升工作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障政务公开工作高效运转。
阿拉善高新区始终以群众需求为核心,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注重精准化服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问卷调研、居民座谈、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精准收集群众在就业创业、医保报销、低保办理等领域的需求,推动政务公开从“信息公开”向“服务转型”迈进。针对部分群众对政策理解存在“壁垒”的问题,阿拉善高新区创新推出多元解读形式:开展11期政务直播,邀请人社、医保等部门负责人现场解读惠民政策,吸引超5万人次观看;政务服务中心制作清晰易懂的“办事流程图”,提供“一对一”窗口指导服务,并组织“送政策上门”活动,让政策真正“听得懂、用得上”。同时,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暖心服务”,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推出“代帮办”“上门办”“预约办”等便民举措,2025年以来已累计服务35人次,群众满意度达100%。“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等服务模式,更有效减少了群众跑腿次数,提升了办事效率。
为构建政务公开长效发展格局,阿拉善高新区以常态化创新为保障,多举措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持续深化。加强部门联动协作,针对12345热线反映的“政策不知晓”“流程复杂”等问题,联合社区共同研究破解方案,切实解决群众诉求。同时,积极引导志愿者、“党员先锋队”等力量加入政策宣传队伍,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在品牌建设方面,政数局以“人民至上”为导向,着力培育政务公开特色服务品牌,通过设置意见箱、开展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推动政务服务向“标准化、特色化”升级。此外,阿拉善高新区强化督导协调工作,既严格落实硬件配置、信息更新等“硬指标”,也高度关注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软指标”,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下一步,阿拉善高新区将继续拓宽政务公开渠道,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服务模式,努力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办业务”的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队伍专业素养,并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优化政务服务流程,以更高标准打造阳光透明的政务公开试点,让政策红利直抵民心,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