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新时期做好政协社情民意工作的思考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时,党中央召开政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总书记指出,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全面增强履职本领,以模范行动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风采。这其中,委员的履职能力突出的表现方面即是为国家的发展大计建言献策。当前,社会高速转型发展,社会矛盾更加凸显,群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更加强烈。人民政协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更是满足新时代人民利益表达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社情民意就是社会的基本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是人民政协组织开展协商讨论的客观依据,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参政议政的基本素材。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是履行其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职的责任所在、使命所在。
当前,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委员反映社情民意较不主动。当前,由于众多委员是企业家身份或是事业机关单位的中高层干部,事务性工作众多,对社情民意工作较为忽视,造成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疏漏。二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质量有待提高。当前,有的社情民意信息缺乏调查研究,其反映的问题以及意见建议与实际生活不相符合,有的社情民意信息又缺乏思考和分析,提出的意见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有的社情民意信息盲目追随社会热点问题,没有鲜明的观点和建议,造成社情民意的无法落实。三是社情民意工作的反馈落实机制较不健全。当前,社情民意信息上报、办理、反馈机制不健全,一些社情民意信息从上报到反馈要经历长久的等待,且多数社情民意没有回复,没有结果,即使等到领导批复了,也仅仅是停留在党政领导批示阶段,造成社情民意工作的落实不到位。四是社情民意反映的能力有待提高。一方面,人民群众民意反映渠道比较单一,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另一方面,缺乏为基层表达诉求和各方利益的撰写社情民意的专门人才,造成社情民意反映的能力水平不足。
为此,应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1、发挥委员作用,增强政协委员的履职使命感。人民政协委员是一份崇高的政治荣誉,肩负着神圣使命,也担当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应进一步提高委员反映社情民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建立完善委员走访、接待、联系群众工作制度。鼓励委员采取驻室接待、主动约谈或走访基层群众等方式,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和问题困难,制定委员履职评价表,通过走访、接待群众获取社情民意反映的第一手素材。二是建立完善“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委员激励机制。注重正向激励,每年在政协全体会议上,对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以及高质量社情民意信息予以表彰,并根据采用情况和获奖等次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注重反向倒逼,将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情况纳入《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办法》,明确每名委员每年社情民意信息采用量必须达到一定篇数以上,连续两年以上未完成任务的委员,将进行谈话引导。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社情民意信息撰写质量,又有利于推动委员发挥反映社情民意的主体作用。
2、深入调查研究,提高社情民意的质量水准。质量是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生命,社情民意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及办理程度,也充分体现了撰写者的履职能力。一是树立责任意识。反映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是一种责任,委员应带着责任去调研、去视察,发现问题和反映问题,提交的社情民意才具备客观事实的基础。二是准确选题内容。选题的准确关系到信息的质量,决定了办理落实的效果。社情民意选题应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提出的意见建议既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又要考虑到党和政府的工作实际,力求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三是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更是做好社情民意工作的基础,必须深入所在基层,深入生活,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仔细调查、摸清情况,全面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之后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取得显著成效的意见和建议。
3、完善反馈机制,提升社情民意工作办理速度。目前,社情民意工作缺乏一套完整的反馈制度,不能对每一份社情民意工作进行后续跟踪,这不仅打击了政协委员和撰写者撰写社情民意的积极性,也限制了社情民意重要作用的发挥。为此,应提升社情民意办理落实速度。一是专人跟踪。政协应明确专人对社情民意信息是否采用,党政领导是否批阅,职能部门是否办理及办理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及时告知反映者每条社情民意信息的办理动态。二是加大落实。对重要的社情民意信息,采取专题视察、座谈协商、现场督办等方式促其落实;及时出台社情民意信息办理实施意见,从提出、报送、批阅、办理、奖惩等环节加以规范。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协信息化建设,除加强门户网站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完善信息征集、在线提交、办理跟踪、领导批示、信息反馈等综合功能外,还应构建信息互动平台,以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沟通工具为新载体,开辟收集社情民意的新渠道,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信息工作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进一步提高社情民意工作效率。
4、打造人才队伍,提升社情民意工作成效。一是建立信息员队伍。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必须有抓手、有载体、有平台、有制度,要打造一支分布广泛、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社情民意信息员队伍,信息员由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热心人士组成。二是加强队伍的培训管理工作。加强学习交流,让每个信息员都知道不仅要积极报送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而且要知道怎么能更好地报送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不断提高信息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信息员考核和奖励机制,每季度及时兑现奖励,以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信息渠道。着力搭建社情民意管理系统,利用网络问政、微信群、新媒体、网页、QQ等网络平台,做好社情民意收集工作,实现对群众利益诉求、问题困难的及时回应,打造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直通车”。三是注重成果转化。坚持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与党派专题调研、政协提案、政协会议发言等相结合,加强对专委会视察、调研、协商的成果转化工作,整体提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成效。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