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搜索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前沿观察

    积极发挥民间“河长”制作用 构建环境保护社会共治格局

    来源: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 朱洪萍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2日 09:20 点击量:1246 字体: 分享:

      9月3日,江苏开展了省首届“最美基层河长”“最美民间河长”发布活动,会上对13名当选的江苏省首届“最美民间河长”进行了表彰奖励。此次活动是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扩大河湖长制工作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参与度的一个重要举措。以水环境治理为例,大多为政府主导、企业主打的工程治理模式,面临着治理主体单一、跨区域流域治理困难等深层次问题,很多时候是政府在干、企业在赚、百姓在看,公众缺乏机会介入。在环保保护和治理过程中,基层政府往往为了完成任务而采用行政处罚或者强制关停等手段,从而引起利益相关企业和民众的抵触,容易导致社会公众走到环境治理的对立面。而让群众自己真正深入到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群众有较大的责任感和获得感。蓝天碧水寄托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要让群众感受到保护河湖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与责任,要让社会公众积极广泛参与。让公众担任民间“河长”,可以让“河长”制工作得到质和量的提升,也能体现政府的治污信心和决心。聘请公众担任民间“河长”,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引领和支持,只有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推动人们从意识向意愿转变,从抱怨向行动转变,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事务,才能同心同德,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应积极发挥民间“河长”制作用,引导鼓励民间等各界力量参与环境治理,构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社会行动体系,形成全社会联动的治理机制,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环境治理优势,构建环境保护社会共治格局。具体建议:

      1、科学进行顶层设计。一是公开招募。针对河湖绿化区域等环境区域,划定一定范围,参照河长制要求,公开招募民间环境保护责任人,鼓励各单位、各区域招募更多的民间“河长”,并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二是明确招聘要求。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的党员、干部、退休人员以及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要求懂一定环境保护知识、热心、身体健康,有一定空闲时间的热心群众和社会团体,尤其是吸收一定经验的环保社会组织成员,因为他们有一定专业知识,有相当成熟的环保工作方案和实践经验,且对环境治理持续给予关注,以有效实现环保工作中官民的良性互动、协同合作。三是共同协作。公众的广泛参与势必会扩大环境治理的延伸面,根据环保工作区域及内容要求,有效形成“民间河长”、环保、城管、农业、工业、公安、住建、各区政府依各自职责共同参与治理环境的良好局面。

      2、建立“河长”制管理体系。一是设立河长制工作机构。政府印发推行环境保护河长制的实施意见,设立河长制工作机构,拨放“民间河长”工作经费,根据环保工作区域和要求,安排民间“河长”工作人员,履行民间“河长”工作职责;进行分级管理,制定内部工作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与政府河长办日常联络和工作联系,明确各分级机构管理责任。二是制订民间“河长”制度规范。持续加强对民间河长的业务培训;按照“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章问责”,制定民间“河长”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制度,明确民间“河长”巡查、信息报送、问题反映等工作职责,规定对各区域“河长”环保工作进行奖惩。三是全面启动“河长”履职。民间“河长”按照各自环境保护区域,通过认湖、认河、认绿、认景等方式“走马上任”,开展巡查工作;加大对包干区域的巡查力度,第一时间发现、交办、处置问题;通过民间“河长”的电话催办单,确保环境保护区域巡查工作实效。四是健全长期工作机制。在完善定期巡查、投诉、举报、登记、处理、反馈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化管理长效机制以及激励和退出补充机制,统一定制颁发民间“河长”聘任书、工作证、工作服,并纳入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编号和信息化管理,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民间“河长”给予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对不称职的民间“河长”给予解聘、替换。

      3、持续跟进宣传造势。一是设立“河长”公示牌。在民间“河长”认领的环境保护区域设立“河长”公示牌,公示牌内容规范、标识清楚,牌上建立微信公众号,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二是广泛宣传。开展“河长”制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组活动,加大“河长”制宣传培训力度,普及“河长”制基本知识;新闻媒体持续跟进报道各类环境保护区域巡查新闻及执法情况;紧紧围绕环境保护开展志愿服务,大力开展社区宣传、河道巡查、植树造林、控烟等志愿活动,以全面展示“河长”制成果,促进全社会更深入地了解、参与、支持“河长”制工作,让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监督和保护中来;大力开展民间“河长”表彰活动,建立评选表彰制度,激励工作激情,引导社会关注民间“河长”工作,并积极落实政府“河长”和民间“河长”结对共促、联合巡查,共同推进环境治理工作。三是提高社会参与度。建立各级“环境卫士”志愿者工作站,并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活动,把群众、媒体、志愿者、民间环保组织等动员起来,利用设立的“图说河长制”宣传栏和电视、网络、广播等广泛传播河长制相关知识,不断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湖南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联合早报网南都网央视网网易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和讯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国家部委
  • 社会团体
  • 新闻媒体
  • 开发区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