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加快推动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思考
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记账、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技术的系统性集成创新,近年来引起了全球科技、投资领域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也成为国际国家组织和企业关注的热点。目前区块链已由金融行业延伸至物联网、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将成为继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能力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已把区块链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下,区块链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并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自2016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关于区块链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把区块链作为一项重点前沿技术。截止到2018年,我国一共发布了 96 条区块链扶持政策。据统计,2019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将近300亿美元,2017-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6.3%。
当前,我国在区块链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痛点难点问题亟待突破:
一是区块链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当前,我国区块链核心技术、机制和应用部署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相关漏洞实施攻击,安全风险事件频出,区块链安全事件呈高发态势。比如,在区块链产业生态方面,交易所安全管理策略不完善或不当导致的各种信息泄漏、被钓鱼、账号被盗等;在区块链使用方面,私钥管理不善,遭遇病毒木马、账户窃取等;在区块链信息安全方面,不法分子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特性将非法信息或文件上链所导致的安全监管问题。
二是区块链技术水平亟待突破。当前,我国区块链企业主要吸纳国外开源社区的区块链研究成果,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平台并不多。尽管2018年中国区块链专利位列世界第一,但整体价值不高,大部分企业围绕加密数字货币、钱包、存证溯源等应用层开展研发工作,较少涉及区块链关键技术。
三是区块链与实体产业亟待融合。一方面,社会大众对区块链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层面,导致区块链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多数区块链应用主要在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这个特点上做文章,对于区块链去中介化、可追溯、去信任、共协作、激励机制等方面缺少创新探索,对产业融合发展应用不足,尚未形成大规模应用趋势。
四是区块链人才队伍亟待健全。当前,我国区块链相关人才严重不足,专业教育及培训相对落后,当前全国仅有清华大学、北航、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等少校高校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实际上,区块链知识体系覆盖网络技术、密码学、数据库、经济和金融等多个领域,国内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既懂区块链底层技术,又懂区块链架构和经济模型设计的复合性、专业性、创新性人才严重缺乏。
为此,建议:
1、提升区块链安全风险应对能力。一是加快制订区块链的相关法律法规。由分管信息化的中央部门牵头,会同发改委、商务部、公安部、一行三会等部门,联合商议区块链技术引发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监管;通过立法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合适的监管框架之内,控制数字货币发行数量,加强金融等行业的市场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二是研究制定区块链技术、平台、应用生态的安全技术要求、安全标准。明确区块链技术、平台、应用生态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及相应的安全体系架构,针对各关键模块提出安全技术要求,形成区块链安全标准体系;针对区块链核心技术与机制、平台架构、应用部署等不同类型的潜在安全问题,研究覆盖区块链编码、运行、部署和管理各个环节的应对解决方案。如智能合约代码审计、漏洞检测、入侵行为分析等安全技术手段。
2、加快实现区块链核心技术突破。一是加强产业生态的顶层设计。国家层面统筹布局,制定区块链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引导各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强化测试认证、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培训教育等业务服务能力,构建完善的区块链产业生态体系。二是加大自主创新。集聚产学研用等多方资源,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区块链创新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密切跟踪国际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沿动向,建设基础性的区块链技术研发平台,加快推进非对称密码技术、共识算法、分布式计算与存储等核心技术的创新演进,降低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难度;支持区块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联合创新,加强区块链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推动区块链核心技术突破。三是积极培育区块链开源生态。引导企业加大对全球区块链共性基础技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支持我国企业或组织主导全球区块链项目创新发展;建立区块链开源社区,汇聚国内精英和全球智慧,提高我国在区块链开源项目中的代码贡献量,增强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专利布局,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3、促进区块链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一是积极开展区块链产业试点示范工作,促进应用升级。加强金融管理和服务部门的统筹协调,在虚拟货币、跨境支付、票据管理、证券发行等金融细分领域探索形成自主可靠的解决方案,加强区块链金融应用示范;在农业、能源、物流、制造等领域以产品溯源、登记认证、供应链管理等方向为突破口开展行业专项应用试点示范;在农业、能源、物流、制造等领域以产品溯源、确权认证、供应链管理等方向为突破口开展行业专项应用试点示;在民生服务、社会治理领域开展区域性示范工程,培育形成社会服务和管理的新模式、新手段;重点面向数据开放与交易、权利运行与监督、个人隐私与保护等应用场景,组织实施具有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工程,形成具有可复制、易操作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平台。二是提升区块链应用价值。重点挖掘区块链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的潜在价值,促进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针对区块链和共享经济的高度融合性,建立区块链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能级和水平。
4、建立完善区块链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区块链人才培养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专业技术培训。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置区块链技术应用相关专业,依托区块链实验室、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培育区块链技术应用专业人才;依托科技园区、创业创新基地,针对科研人员、高校学生,鼓励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孵化项目,加速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实施落地;鼓励实力雄厚的区块链企业、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创办“企业大学”,借助企业本身对区块链和新兴信息技术已有的基础,加快培养区块链系统架构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实用型区块链技术人才;与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等联合培养区块链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推进中外合作人才培养。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及人才储备。积极参与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在行业内取得一定的话语权;积极引进国外区块链技术的前沿技术开发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上重要的区块链技术研讨会;与金融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建立属于我国的自主区块链技术联盟。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