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国家级开发区动态

    渭南高新区:加快建设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

    来源:渭南高新区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10:16 点击量:247 字体: 分享:

      一、渭南高新区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工作情况

      (一)高新区基本情况

      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主要依托渭化集团建设,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主的工业园区。2010年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经过30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要是以中联重科、北人印机、达刚控股等装备制造龙头,西部重工、奥尔德机械、陕西中挖、中路西建等配套企业为主的工程机械整机及高端配套产业集群。二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主要是以帝亚新能源乘用车为主,重点打造陕西进平新能源、天臣新能源、超安易能动力电池,越博动力总成、美联桥零部件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时,打造国家级3D打印培育基地,依托清华大学、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钢研集团等国内3D打印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培育发展了一批极具投资潜力和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构筑了有国际竞争力的增材制造产业集群。三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了线艺电子、双盈电子、臻诚科技等一批科技型电子信息企业,在电子元器件、电子标签、物联网终端设备研发制造等方面具备较好的配套能力。

      (二)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工作情况

      获批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以来,高新区“大胆闯、自主改”,主动学习借鉴各地区先进经验做法,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好效果,也形成了一些亮点特色:一是科技创新方面,发挥渭南西安交通和地理优势,打造“西安研发、渭南制造”发展模式,吸收西安优势的科教资源和人才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全方位推动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8家,高企认定20家,获批多项省市荣誉,科技引领作用显著。二是审批服务方面,开通“一网通办”平台,为有效提升项目审批和企业手续办理效率,创新实行“容缺+承诺+并联审批”新模式,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64%,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9.8%。三是优化政务服务方面,以“综合一窗受理”为切入点,持续推进行政优化改革,设立了全市首家3D打印“楼小二”服务点,帮办代办入驻园区企业的各类政务服务事项,企业群众15分钟办事圈已初步形成。除此之外,渭南高新区也在承接审批权创新、招商引资区域联动互惠机制、人才保障措施、飞地园区建设和城市管理经验借鉴等方面形成了复制+创新的一些做法,极大地提升了区域营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建设以来收获

      (一)进一步深化了对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的理解

      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既不同于自贸区的建设,也不同于自由贸易港等政策发展区域,自贸试验区接近于自由贸易园区,但不同于对外对内贸易发展和开放投资发展等中心内容,主要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市场发展中和投资贸易中实现便利化、金融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试行或推广制度创新内容,重点是为国家、省市提供先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也是政府自我优化、自我革命的先行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实现新的制度复制、更新和推广发挥空间很大、领域很广、深度很深。

      (二)进一步学习了解了各地区自贸试验区和协同创新区发展的情况和方向

      对自贸区协同创新区的整体发展情况有了初步认识了解,特别是上海、广东等沿海先进地区的先进改革经验和优秀做法,特别是在事中事后监管、打通自由贸易和进出口、创新企业服务机制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学习思路和方法,也给予我们在做相关工作中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思考,对我们后续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进一步明晰了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发展的必要性

      一个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存在发展随之带来的各方面问题,特别是一些高新区和开发区,其建立的初衷是优化政府的职能机构,创新先进的经验做法,为一个地区提供相应的创新平台和改革示范引领作用。随着这些年经济高速发展,各个高新区和开发区逐渐向专业化、精细化和科技化园区发展,各园区在细分领域纷纷涌现出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之前的政策红利已经在高新区积极落地,未来的政策必定向更高的创新层面倾斜,未来园区的发展必定呈现专业化和精细化,各园区之间必定相互链接、相互服务发展,最终通过各种创新要素的聚集和相互促进,实现从园区内循环发展走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道路。所以,协同创新发展十分必要,即在这一轮新发展中可以抢先发展、争取政策红利并聚集要素,又可以在新的发展中打通协同发展路径,实现地区的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实现互相促进、合作共赢。

      三、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发展的困难

      虽然在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发展中,我们提前谋划,制定方案,也创新了一些做法,但总体创新度不足、协同性不强、面临前追后赶的压力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和困惑:

      一是创新理念、协同创新理念不足。目前在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发展中还存在满足于完成安排部署的任务和创新点,从思想上和理念上还没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未来发展的必要性。我们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很多工作都是需要改革和创新才能推动工作任务走向高质量,所以只有发挥创新性和自主性,从思想上改变,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

      二是机制体制不够健全完善,不利于后期工作开展。协同创新工作涉及面广、工作覆盖全面,各行各业、各个工作体系都有所涉及,例如我们现在推广的最多的行政审批领域、市场管理领域、金融服务领域等等,可以说协同创新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自市场要素。但是目前机制体制不够健全完善,虽然成立了一些自贸办、领导小组等机构,但仅限于一个部门或一个区域,不能很好的协同各部门、各区域的发展,推动各方面要素创新有所限制,不利于后期工作广泛开展和创新推进。

      三是专业化人才和前沿性人才缺少。自贸试验区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发展工作是新事物,也是新的发展方向。各地区既要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性,创造性推动工作。但目前政府受制于体制机制影响和工作观念支撑不足,一些专业性人才和前沿性人才缺乏,工作开展的前瞻性有所欠缺,人才不能很好的指导工作和推广工作,导致复制推广力度不足,与区域结合度不强。比如一些地区受当地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对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的好做法理解不足,从而导致推广效果不佳。

      四是地区发展的差异化不足,特色不明显。协同创新发展重点是利用好自身优势,带动关联产业和地区共同实现发展进步。但是因产业规划、区域发展要求等多方因素影响,有些地区发展呈现同质化趋势,不能很好地体现示范引领和复制推广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共性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各自的创新优势和自主性,从而使协同创新发展的意义有所弱化。

      五是要素保障不足,缺乏创新发展后劲。创新发展是面对市场主体的现实需求的,现阶段主要集中在金融、科技、人才和服务审批等方面,但目前因各地区发展阶段和质量不同,也由于受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影响,导致发展要素向某一区域集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发展要素配比弱化,要素需求更加明显。

      四、下一步工作想法和建议

      针对渭南高新区发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抓中省市政策机遇,做好政策落实文章。渭南区位优势明显,政策叠加效应凸出,渭南高新区将充分利用中省市各类政策,抢抓机遇,把政策优势转化为自贸区协同创新区发展优势。重点抓好黄河金三角、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关中城市群发展机遇,做好“陕西东大门”这篇文章,聚焦自身发展优势,带动区域实现互通互联,加速经济快速发展。

      (二)重点打造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最优区域。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切入口,找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短板,积极学习先进的经验做法,主动重点服务企业和市场主体,推动政务服务和审批流程主动改革创新,突出自我创新的亮点和特色,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环境基础。

      (三)夯实人才技能建设和理念创新。不断强化服务型政府和创新型政府理念建设,加强学习培训,不断完善协同创新的知识结构,建设专业性人才队伍。同时,主动联系协调专业化机构,在协同发展和创新案例等工作方面出谋划策,支撑区域的发展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更好地解决理论创新、人才建设和协同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

      (四)优化体制机制建设,形成自上而下、全面协同的制度保障。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渭南高新区将结合高新区优化升级的工作要求,加快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机制体制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工作方案和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做到职责明、任务清。同时,优化建设协调会商机制,重点协调推动涉及行业部门和需各部门共同改革创新等方面有关内容,实现多部门联合共同发力,为制度创新夯实工作基础。

      (五)明确发展任务和特色,推动差异化发展。渭南高新区将努力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结合自贸试验区中心片区的发展优势和周边环境、资源基础优势,依托自身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3D打印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围绕产业协同发展、科技资源共享、国内外交通物流体系建设和人才体系协同发展等方面,打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实现渭南高新区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快速进步。

      (六)积极构建“大协同”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和保障发展要素。要扎实利用好西安中心城市的发展优势和资源要素优势,充分吸收其在教育、金融、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先进资源,打通发展关键点。在渭南高新区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既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形成协同创新的差异,也要打破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区域内发展要素,联合更多地区发展,最终实现资源要素充分利用的精细化、专业化园区发展路径。例如可以共同协同渭南各地区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利用协同创新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覆盖更广更优质的改革创新资源,像高新区与宝鸡咸阳的工业产业协同发展,卤阳湖和西安空港的航空资源优势互补、华阴和西安及周边的文旅资源共同发展、蒲城煤化工产业与陕北能源化工园区的互动互联等方面,都可以实现更大的整体创新和协同效果,从而推动全市工业产业等多方面发展,发挥“1+1>2”的效应。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
    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广东工业园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南都网联合早报网凤凰网和讯网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网易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光明日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政府部门
  • 行业协会
  • 新闻媒体
  • 友情链接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