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搜索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前沿观察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突出风险及对策建议

    来源:江苏南京雨花经开区 朱洪萍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2日 13:24 点击量:442 字体: 分享:

      意识形态作为一个社会和国家经济、政治的反映,是以系统化的形式出现的思想观念的上层建筑,是构成一个和国家思想文化和民族信仰的载体,对于扩大政治思想认同、规范社会行为和促进社会治理十分重要。当前,我国正进入到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加之三年来疫情的反复影响,我国作为一个世界经济体第二大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治国理政的系列方略,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度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喊出了众多嘈杂且复杂的声音,众多“中国论”的唱多唱衰声音此起彼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社会思想文化呈多元多样多变态势。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西方的各种不同观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甚至消极、不健康和反动的思想观点大量涌入。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今时代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严峻挑战的态势,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党的事业的成败,值得国人高度警觉。

      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突出风险:一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渗透。他们用“物质至上论”来引诱和败坏我国的青少年,引导、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我国传统的正向道德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尽一切可能做好电影、网络、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等传播工作,用现代传媒和出版物大肆诋毁、恶搞和亵渎我国英雄、革命英烈、模范人物,一些社会群体中出现了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的严重社会现象,很多人利欲熏心、道德沦丧。

      二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价值观诋毁。他们利用所有的资源破坏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妄图毁灭我们的道德人心和自尊自信,打击中国传统的刻苦耐劳的精神,部分国人主导信仰日渐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日益泛滥,拜物崇权倾向日益严重,青少年主导信仰的缺失和动摇,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长治久安。三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恶意渗透。一些“经济杀手”影响甚至收买了部分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法学家和对政府决策有一定影响的学者,培养出了西方国家需要的“西化精英”,向他们蓄意提出错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产业投资建议,妄图诱骗我国落入预设的经济陷阱,从而控制我国的经济命脉和自然资源。

      现实表明,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一个政党要执政兴邦,就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阵地,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构建起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关系人心向背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意识形态领域形成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方向和统一目标。为此,提出对策建议:

      1、坚持意识形态主流地位。一是树立主流思想一元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遵循马克思主义是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坚持统一思想,统一是非标准,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体系。二是尊重文化形式多样化。坚持党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中一贯倡导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本原则,在尊重多样化的思想文化现实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在包容多样化的思想文化现实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三是学习党史国史普遍化。弘扬爱国主义,树立新风正气。大力宣传民族英雄、革命英烈、模范人物的事迹,抑恶扬善,弘扬社会正气;遵循鲁迅先生在作品中说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理念,多出好作品,理直气壮地讴歌英雄、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弘扬新风正气、驱邪扶正。四是强化教育引导大众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通过多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大众化,努力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利用电台、报纸、刊物、书籍、宣传栏、墙报、小说、电影、电视剧,小品、相声、曲艺节目以及各种数字化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强化意识形态机制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治理的各个层面、各项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必须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各级各类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二是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和规范系列礼仪制度,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核心价值观,增强广大群众的认同感。三是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法律层面,用法律的权威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各条口、各行业结合各自职能,把核心价值观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之中,制订规划并扎实推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注重实践养成,在落实上下功夫。四是融入文明创建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鼓励人们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各行业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核心价值观;利用各种契机,搭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形成有利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3、打造意识形态良好环境。一是抢占平台阵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凝聚社会正能量,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媒体和社交网络打造成为舆论生成策源地、文化传播集散地、思想交锋主阵地;加强网络空间的社会管理,为虚拟世界的个体行为和社群活动提供正确价值导向,凝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二是打造文化强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力宣传我国的价值理念、制度优势和发展故事,赢得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广泛接受和认同,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对内对外大展形象。三是重塑理论武装。在哲学科学研究、新闻舆论工作、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努力重塑理论武装,打造较强的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引领能力;各理论研究院科切实承担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保持及时回应现实挑战的本领,赢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主动权。四是做好监测研判。重视对社会重大思潮演变发展趋势及舆情、观点等社会思想状况的监测研判;针对时代背景的变化带来利益格局的变动、社会心理的调适、价值取向的多元、社会思潮的异化,给予高度关注、进行趋势研判,完善意识形态领域的晴雨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治理,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五是提升治网水平。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机制,把微信、短视频、网络直播、新闻客户端等普及度高的新媒体应用纳入关注范围,防范错误思想舆论及其内蕴的价值立场误导公众。


    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湖南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联合早报网南都网央视网网易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和讯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国家部委
  • 社会团体
  • 新闻媒体
  • 开发区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