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搜索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前沿观察

    新能源汽车进入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新时代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9日 16:00 点击量:812 字体: 分享: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

      2009~2017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发展,技术和产品发展主要靠传统汽车企业和相关产业支撑。总体来说,这个时期是新能源汽车基础建设和培育发展阶段,没有形成企业竞争发展的条件和竞争环境。

      自国家将新能源汽车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其作为我国汽车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来,大大激发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纯电动汽车的积极性。各地纷纷推出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建立“新能源产业园”;一些企业也积极准备申请新建纯电动车项目,2016年这一热度达到顶峰。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目前我国纯电驱动汽车领域已形成了国际领先的产业基础和市场规模,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培育发展阶段也是一个产业从量变到质变成长过程的开始,因此,产业布局和企业结构并没有成为这个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

      进入2018年,产业发展环境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的新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全面开放参与国际竞争。从2018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投资领域率先全面对外开放,取消了对外企来华投资的股比限制,取消了同一外资企业在华建同类产品合资企业不得超过两家的限制。同时大幅降低了进口关税,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创造了方便条件。

      目前,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已为国际普遍认可。在市场发展前景和我国实施“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各大跨国汽车企业都制订了在华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计划。他们一方面在华寻求新的合作,另一方面凭借领先的整车集成技术和品牌优势,利用我国的电动化产业基础和人才,近期将开发出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投放市场。这无疑是对市场的冲击,也对我国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造成压力。从此,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国际竞争发展的时代。

      二是技术进步促进产品竞争。我国纯电动汽车产品一直靠少数传统汽车企业支撑。近三年,在国家各项准入政策的引导下,一批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和一批尚未获得准入许可的新造车势力开始正向研发生产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纯电动汽车,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产业技术升级。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完成由传统汽车改造到全新正向开发的过渡过程。

      2018年,国家加快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节奏,同时补贴标准也按技术含量分档设置,这将大大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和成本可控。预计再过两年,国家将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完全推向市场。

      为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获得生存优势,有些企业今年已经推出更适应消费者需求,性能优越、安全可靠、经济实惠并具有一定智能化功能的产品。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实用性和成本的竞争已经开始。

      三是重复建设造成企业生存竞争。2010年国务院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决定“加快推动汽车动力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热在地方和企业中兴起。目前,已有包括传统汽车和经国家及地方批准新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100多家,如果加上准备申请新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总数将达到200家以上。由此,出现了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厂点过多的结构性问题,严重制约了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更不利于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仔细分析这些新企业,可以看出投资主体的“出身”不同,投资新建的目的不同,资金来源和投融资方式、产业基础和产品研发方式、生产和销售模式不同,对汽车产业的认识、发展理念和思维模式也多有不同。诸多不同导致不同企业应对压力、化解风险的能力存在巨大差异。

      仔细分析企业开发的产品,可以看出车身结构不同,控制系统功能模式不同,动力电池单体种类、电池系统的模组方式、控制方式、热管理方式等都不相同。虽然上述产品技术路线不同是企业正常的选择,但这些不同也隐藏着车辆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巨大差异,是企业发展重要的风险因素。

      上述企业和产品技术的巨大差异再加上消费者的认知不足,造成某些企业当前发展的投机性和长远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今后竞争中,必然出现企业的两极分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将在新能源汽车企业结构调整中显现。

      四是市场机制促进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从我国不同时期汽车产业政策和各种法规的发展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出,汽车行业一直在进行着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果认真研究近三年国家发布的有关汽车行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可以看出:汽车产业正在强化法制化管理,力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并辅以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以此,笔者预测了未来的四个政策走向。

      一是国家近期不会取消对新建项目的核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规定,四类投资项目要经国家核准,其余全部为备案。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投资项目符合国家核准四类项目中“关系国家安全”和“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两类,因而国家在近期内不会取消对新建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进行核准的规定。

      二是为应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不合理、厂点过多的问题,投资主管部门近期不会再核准太多的新建生产项目,主要支持现有传统汽车企业生产纯电动汽车,促进企业加快重组的步伐。

      三是为抑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新建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的准入门槛会越来越高,致使一般企业不能通过。这是投资放开后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客观上也将促进企业加快联合重组的步伐。

      四是为解决当前厂点过多的问题,企业的去留将由市场决定。目前,政府部门正在制定一系列加强中后期监管的措施和严格执行已建立的生产企业退出机制,体现了以市场表现为依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思路。这将有力地促进企业的破产退出和兼并重组。

      从以上预测的政策走向,笔者认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行业主管部门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

      纵观2018年汽车发展环境和形势变化,可以看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新时代,开始从汽车生产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作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事长兼秘书长 张书林)


    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湖南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联合早报网南都网央视网网易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和讯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国家部委
  • 社会团体
  • 新闻媒体
  • 开发区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