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
搜索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省级开发区动态

    聚力“两资三能” 夯实工业底盘­­ 湖北谷城经济开发区实现首季“开门红”

    来源:湖北谷城经济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3日 13:39 字体: 分享:

      4月15日,在位于谷城经济开发区(简称开发区)的万物相连通讯襄阳有限公司同轴电缆生产车间,记者看到,铜线在自动化机器上飞速缠绕,工人们忙着组装成品天线。

      “我们在无线终端行业精耕细作,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当初年产500万个产品,如今年产1.8亿个产品,产值过亿元。”该公司副总经理童晓燕说。

      春潮涌动开新局,创新引领促发展。今年以来,开发区聚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提质效、扩产能,推动工业强县高质量发展。

      一季度,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7亿元,同比增长20%;500万元以上重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0%。

      大员上阵招商引资

      工业强则县域强,发展靠项目支撑,项目的源头在招商引资。

      开发区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头等位置,领导班子带头上阵,分小组奔赴武汉、台州等地开展精准招商,重点围绕再生资源利用、汽车零部件、硅能源及硅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走访重点企业、科研院所,推动合作项目落地。

      在武汉,招商人员与湖北工业大学专家深入探讨,在产学研上持续发力,推动谷城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化改造项目加速实施;在十堰,招商人员走进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企业运营模式、上下游产业配套情况,诚邀企业家到谷城考察、投资兴业。

      开发区紧跟国内、国际经济发展新形势,打破传统招商引资思维定式,充分依托现有的数字经济标杆园区、超纯硅基新材料未来产业先导区等“国牌”和“省牌”优势,与南京万德斯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格瑞芬(湖北)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洽谈15个高端合作项目,为产业能级跃升注入强劲新动能。

      领导挂帅、大员上阵、专班跟进,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务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季度,新签约项目16个,完成招商引资年度任务的80%,跑好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棒”。

      目前,开发区集中供热项目已进入合作细节磋商阶段,落户再生资源产业园的5万吨动力锂电池回收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新增了4家配套企业,满负荷生产。

      项目建设质效双升

      湖北朗曜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该公司负责人尚勤告诉记者,在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企业成功获得800万元专项贷款,解决了周转资金短缺难题,更加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

      “今年,我们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好机遇,研发铝合金轻量化电机系统,订单持续攀升,一季度的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尚勤说,预计全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

      一季度,开发区以“立项争资”为抓手,紧盯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成功申报2025年国债项目25个,总投资22.23亿元。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3个,总投资12.52亿元。其中,华夏创谷供应链智慧产业园、中林纺织年产5000万米坯布等6个亿元以上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认真落实项目建设“26211”工作机制和“132”服务机制,加速推进现有的58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335.08亿元。其中,过山口排水防涝工程、鹏威管业塑料管材生产线等重大项目顺利通过审批,落地实施。

      为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开发区建立了重点项目用地台账,借助“免申即享”和“帮代办”等政务改革,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形成“要素保障—服务优化—效能提升”的良性循环,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开发区聚焦“技改提能、达产释能、强链聚能”目标,打出一套“政策+资金+服务”的组合拳,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

      开发区拿出“真金白银”,持续加大企业技改补贴力度,让企业焕新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志诚嘉金属科技(襄阳)有限公司新增20台机械手、10台机器人和5台冷挤压设备,产能提高3倍,月出货60万件,预计年产值可突破1亿元。襄阳朗弘热力技术有限公司投入2000万元,新增3台焊接机器人、2台切割机,引进高效管控体系,让产品的首检合格率再提升0.5个百分点。

      不断完善“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主导产业聚链成群。其中,再生资源产业年废旧资源回收量达330万吨,资源利用率超85.7%;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话语权持续增强,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以吉利硅谷为龙头的硅基新材料产业,带动兴发有机硅合成革、新塬纳米材料等项目发展。

      科技创新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目前,开发区已建成34个技术创新平台,其中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推动辖区80%的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未来,每1元研发资金能带动企业增加12元产值,企业发展活力满满。


    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湖南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广东省工业园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联合早报网南都网央视网网易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和讯网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国家部委
  • 社会团体
  • 新闻媒体
  • 开发区
  •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