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淮安经开区强链补链延链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链体系
近年来,淮安经开区以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为高质量发展“主轴线”,加快打造特色产业链体系,全力驱动区域经济行稳致远。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幅7.5%;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040亿元;规上工业开票同比增长11%;规上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7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达300亿元、200亿元、80亿元。
一、链式布局,打造项目集聚“强磁场”。近年来,淮安经开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放眼产业发展趋势和区域分工布局,明确“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延伸链条”的产业发展路径,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卫材等特色产业,锁定国内外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和关键环节技术持有者,精心绘制产业链“全景图”与“招商路线图”,按图索骥、靶向发力。鹏鼎、天合、闽瑞、昱升、格菲林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经开区,并迅速串点成链、聚链成群。鹏鼎控股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吸引数十家上下游企业“组团”来淮,在淮安逐渐构建起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研发的完整电子信息产业链。闽瑞、昱升、格菲林等项目快速汇聚,有效贯通了卫材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了从基础原材料到高端终端产品的覆盖能力,全部建成后,预计形成超150亿元的产业规模。“引来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乘数效应不断凸显。
二、优化生态,培植企业发展“新沃土”。淮安经开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首推“竣工即领证一件事”、证照联销“1+N”改革、“一件事一次办”等服务举措,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设立项目服务专班,提供从签约、落户到建设、投产的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产业创新联盟、人才公寓、产业基金等配套措施不断完善,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通过定期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会、银企洽谈会等活动,促进区内企业协同合作、抱团发展,畅通产业循环。昱升项目负责人赞之为“热带雨林”式的产业生态,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谋发展。
三、创新驱动,激活内生增长“动力源”。淮安经开区坚持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聚力聚焦“创新之核”建设,加快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使其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支点和活力源泉。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激励等政策协同发力,不断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目前,全区国家高企累计数达18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家,庆鼎精密电子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企业进入国家5G工厂名录,全力推动产业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标准制定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