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淮安经开区:党建引领激发空间治理活力
近年来,面对环境整治的挑战,淮安经开区枚乘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将治理一线转化为锻造队伍、凝聚民心、重塑空间的生动课堂。
一是组织扎根,锻造攻坚“主心骨”。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在拆违拆棚、环境整治最前沿树党旗、亮身份,让党旗飘扬在空间治理一线。按照要求将责任细化到网格、落实到人头,村干部带头拆除自家违建、腾退侵占空间,以“向我看齐”的担当破除治理阻力。在环境整治中,党员责任岗全程跟进,协调矛盾、监督进度,确保整治规划从蓝图落地为现实。街道90余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到5村,化身“红色管家”,在背街小巷环境提升、拆违拆棚中亮身份、解难题,打通治理“最后一米”。
二是创新破题,激活空间“新价值”。对卫生死角、设施老化区域进行“空间革命”。引入由高校教师、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组建的“红色智囊团”,对灰色空间“把脉问诊”,量身定制改造方案。曾经的垃圾堆放点变身社区“口袋花园”,闲置围墙绘就“红色文化墙”,老旧车棚升级为智能充电驿站,实现颜值与功能双提升。运用数字化平台进行“空间体检”与动态监管,实现问题“发现-处置-反馈”闭环,将治理释放的空间效益反哺于社区服务和民生改善,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聚力共建,构建长效“新格局”。成立由5村党组织牵头,高校、商户、物业、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空间治理联盟”。在大学城周边环境整治中,充分吸纳高校师生智慧,将治理需求与校园文化、学生实践相结合,打造共治共享的“校街融合”典范。整合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物业力量,对治理成果进行日常巡查维护。推行“门前五包”责任制,治理“摊位乱摆”,取缔占道经营200余起,推行党员认领“责任树”,举办“空间治理大家谈”活动,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当家人”,在参与中增进认同、珍惜成果。
留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