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中国开发区
  • 协会服务
  • 中国开发区协会
  • 投稿

    收藏

    微信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加入QQ
    交流群

    留言

    《中国开发区》

    打开菜单

    收起菜单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产经要闻

    循序渐进推进房地产改革,完善配套政策,保障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

    来源:雨花经济开发区 朱洪萍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5日 11:49 点击量:706 字体: 分享:

      中国经济转型目前还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从中美贸易战的争纷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缺乏掌控世界产业命脉的真正的核心的技术、高精尖的制造和能够引领世界的品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脱实向虚,除了所谓的资本运作、金融创新之外,最大的投机就是炒作房地产,这也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最大障碍。据悉,A股三千多家上市公司2017年的全年利润中,银行板块+房地产板块的净利润占到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80%。很多上市公司把钱拿去炒房子,不做实体经济,经查,A股上市公司炒房资金超过一万个亿。除了上市公司,我们也见证了全民炒房的疯狂,见证了房价如火箭般的飞涨,见证了房地产的飞速发展拉动了中国GDP。房地产10多年来的畸形发展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对中国经济造成长期巨大的伤害,既摧毁了实体经济,更是摧毁了人心,造就了投机分子,遏制了勤劳致富的思想和行为。

      房地产畸形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深刻影响:

      其一,摧毁了实体经济。房地产的暴利使大量的资本都投入到了房地产,而不是各行业相对平均的资本增长。当投资者在房地产市场运用资本杠杆尝到了甜头、赚得盆满钵满时,很难全身而退去选择新的投资热点。实体经济靠的是实干兴邦,而当前在投机买房挣快钱的疯狂氛围下没有人再去踏踏实实努力、兢兢业业做实体了。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争先恐后地把应该拿来消费的钱,把应该拿来购买设备扩大生产的钱,把应该拿来研究新技术的钱,都全部投入了房地产。很多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制造业企业甚至成立了专门的房地产开发分公司,比如海尔。另外,中国房地产的火热也吸引了国外资本,大量的热钱进入中国,为已经过热的房地产业更添了一把柴。所以,虽然投资比例的增加,除房地产业、建筑业外的其它行业并没有享受到投资的红利,实体经济甚至出现衰退的征兆。

      其二,遏制了消费需求。楼市强力吸金,削弱了国民消费能力。从经济学上来说,购买力体现在购买社会消费品上,也就是购买包括衣食娱乐等方面消费品上,但是并不包括房产。从经济学上定义的房产就是投资产品,所以现在很多人买房资金进入楼市,实际上削弱了社会消费品的购买能力。此外,房价上涨也进一步促进了人们购房的意愿,很多人争相贷款买房,就增加了居民的负债率,居民杠杆率也因此从2008年时的18%,攀升到2018年一季度的50%,短短十年,翻了两倍,人们已经没有富裕的钱拿出来消费了。

      其三、制约了科技创新。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原本就和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奋起直追,摆脱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然而房地产一热,该用来研发科学技术的资金被拿来投资房地产,造成10多年来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基本上原地踏步,而国外的技术却是日新月异,我国和国外技术水平差距越来越大,造成中国各个行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相对减弱。

      其四,造成了恶性循环。对于老百姓来说,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刚需,然而面对房价飞涨,有孩子的家庭不得不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买一套房将来结婚用。对于新婚不久没房的小两口,也是省吃俭用攒首付,而付了首付后,每月的按揭也是很沉重的一座大山,大部分人每月的工资刨去按揭后已经所剩无几了。于是消费拉动不上来,产品卖不出去,企业难赚钱,就会使更多的企业投向房地产,企业裁撤部门,裁减员工,撤销项目来投资房地产,造成失业率上升,进入恶性循环。

      其五,搅动了金融风险。当前的房地产泡沫已经搅动了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风险累积,股市熊冠全球,P2P平台接连爆雷,巨大的钱荒蕴含着极高的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其中,房贷是中国家庭最主要的负债,也是金融体系最重要的资产;房地产企业融资大幅攀升,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来自企业的自有资金比例仅仅是14.5%;金融领域债台高筑,中国债务率的上升速度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大量资金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全部流入到房地产市场和各类金融创新平台,脱实向虚的情况愈演愈烈,各类新、类金融等金融机构遍地开花,而金融创新中的钱,相当大的比例,都以各种融资模式、资产配置的方式,给予房地产企业或个人用于投机房产,再推高房价,然后造成钱荒又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房地产市场必须进行斩钉截铁的制度调整与体系完善,为实体经济复兴铺路,为实干兴邦加油鼓劲!应循序渐进深化房地产改革,完善配套政策,保障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具体建议:

      1、建立房产长效机制。坚持从严调控政策不放松,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同时努力促进供求平衡,尽快从短期调控政策过渡到长效机制建设,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过渡到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一是改革“人地挂钩”,优化土地供应。未来应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应挂钩、跨省耕地占补平衡与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同时,严格执行“库存去化周期与供地挂钩”原则,优化当前土地供应模式。二是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稳定。实行长期稳定的住房信贷金融政策,稳定购房者预期,支持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同时抑制投机性需求。规范房企融资用途,防止过度融资。三是改革售多租少市场结构。加快住宅租赁市场立法,实行租购同权制度,实行鼓励租赁市场财税金融政策。化解房地产市场库存,通过降低租金收入的税费等经济手段使空置存量住宅进入租赁市场。

      2、化解地方房产库存。推进制度变革与完善,降低房地产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要素流动效率。一是提高土地供给效率,降低资源供给成本。企业层面关键是提高创新能力,适当改善住房功能,针对特定人群提供产品,发展养老地产创造新需求。二是规模化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开发企业将部分房源由售转租,在个人之外建立租赁机构、社会组织、开发企业和个人为一体的综合租赁体系,多手段合力推动去库存。着眼于短期效果,从需求侧制定措施,比如货币、金融、财税等,刺激需求有助于消化存货。三是着眼于中长期改革。从供给侧改革考虑,在结构方面,一线城市着力加大中小套型住宅供应量,适度控制大户型与低密度产品;少建或停建保障房和安置房,将货币化被偿和补贴作为主要方式;收购少量商品住宅用作保障房、安置房。

      3、推行住房体制改革。转变住房供应结构,丰富供应主体,从以开发商为主转变为政府、开发商、租赁中介公司、长租公司等多方供给,供给形式由以商品房为主转向商品房、租赁房、共有产权房等多品类。一是借鉴新加坡住房体系政策经验。加大保障房供给,住房体系以公共为主,私宅为辅,形成以组屋(廉租房)和共管公寓(共有产权房)为主的保障房市场和以中高档公寓、别墅为主的私人住宅构成的住房体系;制定严刑峻法惩处弄虚作假,严厉杜绝炒房。二是推广“深圳”房改模式。在新增居住用地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用地比例不低于60%,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40%,形成“中国特色”的住房模式——商品房(市场化,价高者得)+平价住宅(共有产权房,封闭运行,去投资属性)+租赁住房(中低端市场,租购同权)+保障房(穷人),既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也保证地方在40%的商品房供地中赚取财政收入。

      4、创新税收征收手段。立法先行,推进房地产税改革,抑制投机型需求。一是摸清房产家底。依据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已实现全国联网,摸清我国房地产的“家底”,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空置标准。二是设计系统的税种。对房地产的建设、交易、持有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进行调节,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的出现,使房地产回归消费产品的属性。其中,区分住房税率等级,实行差别征收。对社会保障性用房、普通住房,高端住房、独栋别墅等进行征税等级划分,科学设置零税率、低税率、普通税率、高税率等等次,实行差别化征收管理。以此调节社会收入财富分配,促进发展住房保障体系。三是创新免征机制。引入住房补贴制度,创新免征机制。按人头发放住房补贴,补贴标准与人均普通住宅免征面积的原有应税额相当,体现出“扶低、保平、削高”的税收调节理念,即在相等的人均免征税额下,适用低税率的纳税人免征面积更多,适用高税率的纳税人免征面积更少。

      5、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实体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实体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实提经济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不仅为地方财政提供可持续税源,还为社会提供可持续就业机会,从而富国安民。一是减轻企业税负。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税负负担,优化税收结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出台地方政策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立银企交流平台,促进银企互动,积极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体企业给予扶持,将金融机构(各商业银行)对实体企业的信贷支持纳入其绩效考评。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营造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社会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树立诚信社会,诚信企业,诚信金融,充分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热情,积极鼓励从事实体经济发展。

      6、提升消费需求预期。减少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加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带动是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是完善社会保障。扩大社保覆盖面,建立养老补贴制度,提高社保统筹层次,改善社保资金投资体制,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方面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居民消费预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二是提高收入水平。通过减税、转移支付等政策,提高中低收入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升个税起征点到一万以上,实现大部分工薪阶层少交税,高收入人群多交税,以减免个税提高中低收入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有效拉动消费。三是优化支出结构。由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方面,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成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居民只有减少现期消费,将大量的收入储蓄起来,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支出。因此,应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在社会公共消费上的支出比例,以改善民生为目标,消除人民的顾虑,提高边际消费倾向,提高我国的消费水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
    内蒙古开发区协会山西省开发区协会云南省工业园区协会天津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安徽省开发区协会江苏省开发区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北京市开发区协会山东省开发区协会福建省开发区协会广东工业园区协会上海市开发区协会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浙江省开发区协会
    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南都网联合早报网凤凰网和讯网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网易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光明日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国际投洽会绿色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 政府部门
  • 行业协会
  • 新闻媒体
  • 友情链接
  • 留言箱